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树种树干虽然都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因为它有独特的“脱衣术”和“吸水法”。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如同海绵一样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依据材料可以推测该树种可能主要分布在
A.东非高原B.地中海沿岸C.中亚D.美洲中部平原
2.该树种分布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B.地面塌陷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2017-08-15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 .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地形复杂多样,西南部山地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东北部则为冲积平原。本区喀斯特地貌较为丰富,如瑶琳仙境、金华双龙洞等。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境内,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洞内钟乳累累,景色迷人。“喀斯特”原本是迪纳拉山脉西北部高原的地名,十九世纪末,西方学者鉴于喀斯特高原上石灰岩侵蚀地貌最为典型,遂以“喀斯特”命名这种地貌,并得到国际上的通用。


材料二:阿德莱德是南澳大利亚洲的首府和港口,位于墨累河口附近。



(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a、b、c、d四地,哪个地区水土流失现象可能最为严重?简要分析判断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试推测:图中喀斯特高原的地形特征和主要的地质灾害,以及这种灾害可能频发的季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的分析:阿德莱德市的石化工业区应该布置在A、B、C、D、E中何处?并阐述判断的理由。
2010-04-06更新 | 5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0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政治部分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图1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材料二:图2为我国政区简图。


           
(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丁的相应次序为:黄土桥____;海蚀桥____;喀斯特溶蚀桥____;风蚀桥____
(2)图1中所示四个地区中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是____
(3)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____,其成因是____
(4)河流中上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____形,河流中下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____形。
      
(5)在乙图中,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____,其成因是____
(6)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2023-07-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今年暑假,某校组织学生进行了地理研学之旅。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分赴不同地方进行考察。请根据他们写的研学报告摘录。


(1)第一组小启同学研学归来在报告中这样描述他看到的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形态特点”,该同学研学之旅最有可能去的是中国的_______高原。
(2)第二组小明同学考察回来说道:“这次我冒着高达40℃的高温拍摄照片描绘景观图,大风夹着黄沙吹打在脸上,应该数我最辛苦。”
A. B. C.
你认为小明同学拍摄描绘的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_______图,该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多选)
A.河流众多        B.气候干旱        C.常年大风        D.冰川广布
(3)第三组小江同学的研学报告里描绘了如下甲乙两张图片,如果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甲在_______处分布。
2022-06-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学校(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差别不大,则图中的四条河流年输沙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黄土高原缓坡地修梯田发展林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于治理水土流失B.必须进行打坝淤地
C.可发展旅游观光业D.适宜种植苹果树
3.为了促进当地煤炭的加工转换,该地区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高速铁路B.修建运煤铁路专线
C.矿区土地复垦D.建坑口火电站
2019-05-02更新 | 906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下图示意我国地理位置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B.乙
C.丙D.丁
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2016-11-26更新 | 446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7 . 我国某山地上的公路呈“S”形弯曲(如图),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了许多游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公路修建成“S”形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旅游景观B.减小山地坡度C.降低修建难度D.减轻水土流失
2.据统计,1月份该公路交通事故较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A.道路结冰,车辆易发生侧滑B.车流量大,容易追尾
C.弯道较多,车辆视野受限D.阴雨天多,能见度低
3.该公路靠山壁的一侧有混凝土砌成的挡土墙,墙上有很多孔洞,推测孔洞的主要作用是(     
A.预留检修孔洞,便于维修B.为固定铆钉所留,便于施工
C.方便土壤透气,防止异味D.排出表土中水分,防止滑坡

8 . 坡地退耕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科学家基于数字技术,以延安某流域为例,利用相关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的分异特征。下图反映的是在该流域高程1100m、坡向为正南向的坡地,种植玉米、马铃薯、大豆和绿豆(豆类)产生的泥沙随地形坡度变化的模拟计算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农作物是(     
A.玉米B.马铃薯C.大豆D.豆类
2.对坡耕地进行梯田改造、及早退耕还林还草的界限是(     
A.10°和15°B.5°和15°C.15°和20°D.20°和30°
3.推测该流域(     
①生态环境脆弱②坡向对泥沙流失影响很大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坡度与作物产量关系不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 . 鱼鳞坑(图)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人们在鱼鳞坑内栽种果树、草药等作物,表土上覆盖秸秆、树枝等物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鱼鳞坑的作用主要是(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保护植被D.改善气候
2.坑内表土覆盖秸秆、树枝等物质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保持土壤水分B.提高土壤肥力C.保持地面温度D.抑制杂草生长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10 .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02更新 | 430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