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1-12高一上·浙江杭州·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地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11-28更新 | 391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1-12高二上·江苏扬州·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2020-11-13更新 | 151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读我国两块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两块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侵蚀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增多,过度开垦严重④酸雨危害严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对治理图示两块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是(     
A.开辟梯田,种植苹果等果木
B.实施退田还林、还草,发展林牧产业
C.平整土地,发展油菜等经济作物产业
D.将脆弱区内居民迁出,彻底解决区域环境压力
3.下列生态工程对保护两块生态环境臆弱区贡献较大的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B.沿海防护林体系
C.华北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D."三北"防护林体系

4 .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沉积泥沙②减少地表径流③固定表土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集中放水C.枯水期持续放水D.洪水期集中放水
2020-10-31更新 | 330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A)班月考地理试题
9-10高二下·河北·期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完成下题。

1.“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A.甲B.乙C.丙D.丁
2.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有
A.流量平稳B.断流
C.洪峰急涨猛落D.含沙量少
2020-09-15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6 . 读我国著名苹果产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烟台苹果产区相比,阿克苏苹果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丰富B.土壤肥沃
C.昼夜温差大D.劳动力丰富
2.与北方四大苹果产区相比,云南昭通发展苹果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上市较早B.气温年较差大
C.昼夜温差大D.交通便利
3.洛川种植苹果的生态效益是(     )
A.防治盐碱化B.遏制草场退化
C.增加湿地面积D.减少水土流失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被称为“红色荒漠”。“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长汀早在上世纪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1912年,当地封建宗派山权纠纷,引起大规模相互伐木;1934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开公路、筑碉堡,大量砍伐林木做军资;1958年大炼钢铁用树木当作燃料,导致能源紧缺;80年代以前,人口大量增长,人民生活贫穷,当地伐木烧薪现象极为严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科学有效的治理,该县水土流失率迅速降低,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优良,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汀县罗地草山1985年和2018年景象。


   
(1)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针对长汀县严重的水土流失,简述可采取的治理措施。

8 . 下图为我国四条著名山脉。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是两大板块的分界线B.③是山西与山东两省的分界线
C.②是我国长江与珠江流域分界线D.①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图示山脉附近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9 .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2020-07-08更新 | 13517次组卷 | 77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造图中建筑样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
C.气温和降水量状况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
2.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
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