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主要表现为雨滴击溅和径流剥蚀。太行山绿化工程是我国重大减灾项目之一,工程目标是营造森林3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5%提高到35%左右。下图为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年降雨量和气象站点分布图。



(1)降雨量最大的气象站是____,解释其原因____
(2)简述雨水侵蚀土壤对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说明森林增加对减少雨水侵蚀土壤的作用。
2022-08-01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黄土高原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但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否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图2为鱼鳞坑示意图,图3为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资料图。



(1)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第四纪的风尘堆积物,推测该时期的气温特点____(填“温暖”或“寒冷”);据图1推测当时该地区的主导风向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黄土高原地表由于____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特点,这种地貌特点易造成____、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该地区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影响该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
(4)鱼鳞坑能够拦截____,增加____(填水循环的环节),从而起到保水作用。
(5)据材料二说明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的原因。
2022-12-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缙云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下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升,河床高出地面,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下图是黄河下游1万年以来的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B.地形地势C.年平均气温D.植被覆盖率
2.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发生了突变,显示
A.气候从暖湿向冷干转变B.大规模农田的开垦
C.地壳上升河流侵蚀加强D.草原南界向北移动
4 . 下图示意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据此完成图中序号所示区域突出荒漠化问题的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②地——围湖造田
C.③地——不合理的灌溉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2022-06-17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六县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北黑土区近年来因融雪侵蚀黑土而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触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左图为2019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合量的变化过程。采取“横坡垄作+横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右图),可有效减轻黑土退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前期(3月16日一17日)径流量大,后期(3月20日~21日)泥沙含量大的成因是(     
①前期昼夜温差大②后期积雪性水少③前期土壤解冻少④后期土壤冻结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采取“横坡整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减缓坡面径流B.增大枯枝落叶含量
C.提高作物种植密度D.保持土壤良好墒情
6 . 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黄河身体上也存在“病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B.“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C.“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最有利条件是
A.流经峡谷多,水量大,流速快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D.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图1为“黄土高原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图2左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虚线为年降水量线,右图为黄土沉积特征与厚度分布图。



(1)根据图1把下列序号填入图中A、B、C、D的空格中,每个序号限填一次。
①破坏植被 ②人均耕地和燃料减少 ③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④土地退化
A____;B____;C____;D____
(2)根据图示地形推测兰州东侧黄土层较厚的原因。
(3)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4-01-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水河流域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水量不稳定。下图为宁夏清水河流域简图,下表为清水河流域不同时期某些地理概况。


时期(年)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泉眼山年均输沙量(亿吨)时期(年)水库建设数量(座)淤地坝建设数量(座)
1980~1989-180.181980~1989918
1990~1999210.451990~19991413
2000~2009-100.252000~200910239
2010~2015-70.092010~2012026

注: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指某时段主汛期降雨量与多年平均主汛期降雨量的比值,正值表示增加趋势,负值表示减少趋势。

材料二:清水河上游固原市黄土丘陵广布。当地采用生物谷坊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生物谷坊以具有一定间隔的柳桩为框架,将装有不同粒径砂砾的砂袋堆放其中,置于沟谷底部,上面可种植红柳等耐旱植物。下图为生物谷坊截面示意图。


材料三:“宁夏枸杞”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古就有“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的说法。喜排水良好的砂壤土;21世纪以来,宁夏在清水河流域打造了枸杞产业带。


(1)依据表格概括输沙量变化特点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说明生物谷坊在该地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3)近年来,宁夏在清水河流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发展依据。

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以中卫市黄河右岸浅层地下水为水源,向海原、固原等地供水,计划2023年底基本贯通。
(4)简述该供水工程贯通后对清水河流域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下图左图)以水少沙多、含沙量高而著称。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黄河径流量急剧减少,年均输沙量也发生重大变化,对下游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某科研团队选取兰州、头道拐、龙门和潼关4个典型干流水文站开展了1950—2010年黄河流域水沙变化分析研究,绘制了不同年份兰州至潼关段的年均输沙量折线示意图(下图右图)。



(1)黄河水沙大幅减少可能引发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
(2)指出1950—2010年兰州至潼关段黄河年均输沙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3)分析1950—2010年潼关水文站年均输沙量变化的原因。
2022-06-17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份仿真模拟地理试题

10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完成下面各题。


1.淤地坝的作用是(     
A.沿等高线修筑,可以截流蓄水B.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
C.成品字形排列,利于树木成活D.在沟道中修建,用于稳定沟坡
2.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A.水土保持利于调沙减淤
B.放水冲沙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
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3.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A.水库发电能力增强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
C.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D.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