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9月18日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一周年。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新中国成立以来,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开挖梯田一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三个阶段。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见下图)。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河口-龙门段输沙量、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变化图”。



(1)指出1995-2015年区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说明治沟造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3)水资源是该地区振兴乡村经济的限制性因素,请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培葡萄、芒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图为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示意图。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
(2)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影响。
(3)评价“平沟建园”对当地带来的影响。
2021-06-09更新 | 344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3 . 黄土高原蔡家川流域面积约38km2,主沟长约12km,东西走向,流域内有地形地貌基本相同、面积相近的柳沟流域和北坡流域,区域内经历了一次260分钟降水,导致河流径流深(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量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所得的值)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柳沟流域、北坡流域该次降水引起的河流径流深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次降水(     
A.北坡流域洪灾更为严重B.两流域同时经历最大降水强度
C.柳沟流域土壤侵蚀程度更强D.柳沟流域降水量少于北坡流域
2.推测导致图示径流深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与下渗B.降水与下渗C.降水与蒸腾D.蒸发与蒸腾
2021-05-30更新 | 516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4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云南元谋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开展的“平沟建园”工程,挖掘冲沟沟壁土体填入沟道,再压实平整形成梯级台地,并修筑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种植水果、蔬菜。下图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简述云南元谋“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
2021-05-13更新 | 567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平衡。我国某红壤山地丘陵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受流水强烈侵蚀后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如表为该地区某小流域土壤侵蚀面积(km2)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情况。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丘陵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山东丘陵B.黄土高原C.河西走廊D.浙闽丘陵
2.根据材料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微度侵蚀不断减少
B.高程小于300m时土壤侵蚀面积最大,450~500m的侵蚀面积最小
C.轻度以上土壤侵蚀先增加后减少
D.300~400m的区域为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区域,应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
3.关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分配均匀B.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易被侵蚀
C.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地表侵蚀强烈D.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 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 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1)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
(2)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
(4)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