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1-12高二上·江苏扬州·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2020-11-13更新 | 151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B卷)

2 .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其生态功能显著。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森林的自然生产力差异明显。历史上,我国黄土高原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森林类型中,自然生产力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2020-09-06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3 . 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溉,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
①丘陵缓坡地带     ②平原洼地地区     ③雨林气候地区   ④季风气候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
A.减弱雨水淋溶作用B.减少土壤含水量
C.加剧地表水分蒸发D.增加地下水盐分
3.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施化肥B.轮作休耕C.减少灌溉D.换土更新
12-13高二上·陕西渭南·期中

4 .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臭氧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气候变暖
2.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2022-09-02更新 | 459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文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图分析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下列“病症”、“成因”、“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脱发”——水蚀荒漠化——过度开垦——建立自然保护区
B.“动脉阻塞”——泥沙淤积——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
C.“腹泻”——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凌汛——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加固大坝
6 .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A.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7 .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宣传主题是“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这一主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8 . 读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
(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位于董志塬内的南小河沟流域(图中白色为无植被区,黑色为植被覆盖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约为523mm,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粉质壤土。南小河沟地貌分布类型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特征,流域内源面、源坡和沟坡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规模开展了“源、坡、沟三道防线”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材料二土壤可蚀性是指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不同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有显著地影响。



(1)简析南小河沟流域成为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自然原因。
(2)结合材料一,仿照河流地貌的发育,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小河流域沟谷的扩展过程。
(3)结合材料二,归纳地貌部位对土壤可侵蚀指数的影响。
(4)指出当地治理水土流失应该重点着眼的地貌部位和改变的土地利用类型。
2022-08-1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人类活动干扰、水土流失等原因而导致的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岩石大面积裸露类似荒漠化景观,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和我国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符的是(     
A.降水量丰富B.喀斯特地貌广布
C.地表水渗漏严重D.土层发育深厚
2.导致该地区石漠化发生的人为原因有(     
①过度开垦荒地②围湖造田③乱砍滥伐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