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下左图)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这里成为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地区,黄河含沙量显著下降。研究发现,枝叶繁茂林地保持水土能力特别强;头道拐地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出现了异常(下右图)。



(1)从黄土高原地形特征角度说明流失土壤更多的原因。
(2)统计发现图示区域东南部森林植被恢复速度快于西北部,分析原因。
(3)研究发现森林枝叶越繁茂,治理水土流失效果越好,对此进行解释。
(4)说明头道拐地区人工林7、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相较于其他月份很低的原因。
2022-06-03更新 | 43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7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滑坡是黄土斜坡上大块土体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表过程或现象。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90~5010米,是世界上黄土滑坡分布最集中、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区域。下图为黄土滑坡核密度分布图(搜索半径40千米)。



(1)描述黄土高原黄土滑坡核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黄土高原黄土滑坡形成的自然原因。
(3)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是黄土滑坡相对密度最高的地貌单元。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4)黄土滑坡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就此提出防治黄土滑坡的主要措施。
2022-06-13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具有典型的沙土二元结构坡面。某研究组建造模型(下左图)研究当地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沙层厚度和粒径组成对坡面产流时间、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黄土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组成,黏性比砂粒大;坡面径流包括地表与地下径流,砂粒粒径大,利于沙土界面流的形成。右图示意沙层厚度对不同降雨时段15min产流量的主效应图。



(1)六道沟流域风蚀与水蚀交错进行,分别指出当地风蚀和水蚀的主要季节。
(2)说明不同降雨时段与沙层厚度条件下产流量的变化特征。
(3)研究发现,降雨中前期薄覆沙坡面不同时段产沙量及不同历时总产沙量都大于厚覆沙坡面,而在降雨后期则相反。请解释其原因。
2021-05-30更新 | 4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题(非选择部分)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学生赴陕西省绥德县王茂沟流域考察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淤地坝建设。同学们了解到,该流域自1953年开始建设淤地坝,经过多年的改造、调整和完善,形成了非常完备的淤地坝体系,现存不同类型的淤地坝数十座(下图),当地农民告诉同学们,这里的农田以前以坡耕地、梯田为主,单位面积产量低,特别是坡耕地基本靠天吃饭,每年夏秋季节,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严重;淤地坝建成后经拦泥淤地,部分坝地可开垦为高产农田,增加的坝地农田促进了坡面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推行;据当地水文站统计,王家沟流域的淤地坝体系建成后,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逐渐绝迹。



(1)据图指出该流域不同类型淤地坝的数量差异及分布差异。
(2)和坡耕地相比,说明该流域坝地农田种植农作物高产的原因。
(3)该流域淤地坝体系建成后,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逐渐绝迹。解释其原因。
2021-03-13更新 | 737次组卷 | 14卷引用:押大题07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剧烈。20世纪80年代初朱显谟院士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即:“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城”,这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近20年来,随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黄河输沙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下图),人类活动对黄河泥沙减少的贡献率已达到80~90%。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旱作农业产区。以苹果产业为例,2017年陕西省苹果产量达115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是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种植区,逐步形成千亿级苹果产业。有专家指出,当地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化率提升,对恢复黄土高原植被起到重要作用。



(1)说明“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达到综合整治的原理。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黄河输沙量的因素。
(3)任选两个角度,阐述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自然区位条件。
(4)解释城市化推进有利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原因。
2020-06-28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

6 . 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源。

区域

植被类型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

(毫米)

农业植被

200~400

600~620

杂草类

100~200

小灌丛、碱蓬

1~50

380~390

材料二 下面是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_____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3)分析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对B地区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



(1)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3)比较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并说明理由。
(4)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019-05-08更新 | 5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5月27日 《每日一题》四轮复习—— 押高考地理第37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燥红土是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干旱的稀树草原性植被下的土壤。在云南某些地区,由于受河流的切割,形成高山峡谷地形,相对高差在2000米以上,产生了干热的焚风,这些地区的气候具有气温高、旱季长等特点。下图为云南省燥红土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人工降雨可以控制降水量和降水持续时间,从而模拟降水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流时间和含沙量的差异。下表为某次人工降雨开始后燥红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裸地、坡耕地、灌草地)产流产沙效应。

土地类型编号起始产流时间(min)稳定产流时间(min)总径流量(L)含沙率(kg/m3)总产沙量(g)
3161136689248
3479124425082
751504220840

材料三:云南省兰坪县境内燥红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该地政府立足优势,采用“林—果—中药”间作套种的方式,建成4000亩银杏种植,5000亩特色水果(芒果、石榴),1450亩金银花的特色产业示范种植基地。


(1)云南省燥红土主要分布在____(填地形),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____
(2)表中土地类型编号按裸地、灌草地、坡耕地排序的是____。与①相比,说明③土地利用类型产流时间晚、产沙量小的原因____
(3)简述燥红土分布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说出燥红土分布区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2023-12-10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部分题型突破:专题03 图表攻略(分层练)-【高频考点解密】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浙江专用)
9 . 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



(1)分别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原因。
(2)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 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解释其原因。
(3)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019-08-25更新 | 680次组卷 | 6卷引用:考点2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备战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帮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以水少沙多、含沙量高而著称,其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吨),天然径流量为534.8亿。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表),并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长期人工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带来植被退化和水资源失衡等问题。因此,专家建议: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不宜继续人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而应以植被自然演替为主。


(1)根据表简述1997年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沙情势的变化。
(2)简述黄河水沙情势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3)推测黄河水沙情势变化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4)专家建议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应以植被自然演替为主,试解释其原因。
2018-03-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13:中国区域地理专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