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读“珠江入海泥沙量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珠江入海泥沙量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关于上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B.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与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有关
C.1995年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导致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
D.1995年以来,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2 . 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一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结果表明(     
A.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
B.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C.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D.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
2.10-20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
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
C.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
D.针吐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
3.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     
A.灌丛B.针叶林C.阔叶林D.混交林
2022-02-15更新 | 521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学科素养能力竞赛地理试题

3 .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同地域土壤性状差异较大某中学暑假进行研学旅行,野外考察东北平原、江南丘陵和陕北高原的土壤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江南丘陵相比,东北平原的土壤(     
A.土层厚度薄B.腐殖质累积量大
C.降水淋溶作用强D.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2.与另两地相比,陕北高原的土壤最显著的优势是(     
A.有机质含量高B.通气透水性好
C.土壤紧实度高D.水分条件好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台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居民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从平面上看,黄土塬常呈花瓣状。黄土塬顶面平坦,坡度多为1°-30°,边缘可达50°左右,塬顶面冲沟较少,仅有极少短、小、窄、浅的纹沟,这是冲沟形成的早期地貌形态,而周围坡面为冲沟深切,黄土塬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黄土塬侵蚀微弱,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区黄土塬景观图(下左图)及该地某黄土塬地形图(下右图)。

(1)分析黄土塬顶面上冲沟较少的主要原因。
(2)有人说,未来黄土塬面积会缩小,高度会降低,请为该观点提供理论依据。
(3)请就塬面萎缩问题,提出针对沟头,沟坡,沟道整治的主要有效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口镇~潼关区间的黄河中游地区汇入渭河、泾河、洛河、汾河等较大支流 30   余条,增加的水量占黄 河 水量的 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 92%,是黄河泥沙的最主要来源区。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 土 流失严重。

材料一 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侵蚀区划图

材料二 黄河中游地区输沙漠数分布图和渭河、泾河基本数据表(输沙漠数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 输 移的泥沙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大、小写字母 A-E   和 a-e   系列分别表示的土壤侵蚀方式,并从整体上概括出两 种 侵蚀方式在图示区域的空间差异。
(2)指出贺兰山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两河西安北郊交汇时,形成了一道清浊非常明显的界线,是“泾清渭浊”还是“清渭浊泾”?请根据材料和地形特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有资料表明,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利津水文站测得黄河入海泥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2000-2009   年期间 的年均输沙量仅为 1956-1968   年期间年均输沙量的 10%。试分析其原因。
6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国米迪运河修建于1667年,全长241公里,均深2米、河底宽10米、河面宽20米。米迪运河建成之后,为法国的物资运输发挥了巨大作用。米迪运河沿线山区修建了为数不少的水库,水库的主要功能是为米迪运河的运行提供保障。如今运河航运功能已近乎丧失。

材料二:加龙河谷是法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区之一,该河谷甲地区采用顺坡垄作方式种植葡萄(如图1)。图2为横坡垄作和顺坡垄作水土流失差异示意图。



(1)指出图1中的引水渠引水量最大的季节。说明运河沿线山区修建水库保障运河航运的必要性。
(2)简析米迪运河航运逐渐衰退的原因。
(3)图3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作方式是     。结合图2推测甲河谷的降水特点。
2021-02-01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1为“某地区地形图”,如图2为图1中“B地地貌景观图”。

造成B地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土质疏松B.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C.降水集中,多暴雨D.土地利用不合理,植被破坏严重
2021-11-03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下左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虚线为年降水量线,下右图为黄土沉积特征与厚度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简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
(2)分析黄土高原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

9 .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某地区独特的聚落景观。下图为我国四地聚落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丁四地中,与该民谣所描写的景观相符合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当前,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暴雨洪涝B.水土流失C.荒漠化D.沙尘暴
10 . 图甲示意我国黄河水系及部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图乙示意黄河部分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及2018年含沙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区为黄河发源地,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
(2)黄河流经乙区后水量大增,从水系状况看,其原因是____
(3)丙区位于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
(4)黄河2018年含沙量与多年平均含沙量相比,含沙量减少最明显的水文站是____,从上、中、下游河段看,该水文站位于____河段。
2021-11-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能力测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