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恒河从胡格利河注入孟加拉湾。由于泥沙淤积,恒河向东改道,通过梅克纳河入海。从胡格利河口到梅克纳河口发育了规模宏大的三角洲。松达班岛屿群地处三角洲前缘,红树林广布。岛屿面临较为严重的侵蚀,尤其是西部的岛屿向海一侧侵蚀强度更大,而西部岛屿间河道发生淤积。1770年以来,当地居民在岛屿上大量开垦季节性耕地,加速了岛屿的侵蚀。下图示意松达班岛屿群的位置及蚀淤空间分布。

(1)判断松达班岛屿群遭到侵蚀最显著的季节,并简述理由。
(2)说明西部的岛屿向海一侧侵蚀强度更大的原因。
(3)分析造成西部岛屿间河道淤积的沙源。
(4)简述部分岛屿耕地扩张造成侵蚀加重的机制。
2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乌金高原。由于气候较干旱,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坚持不懈在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治理,特别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逆转。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2022-04-2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高考模拟地理试题(二)

3 . 水库消落区是指由于水库水位变动使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特殊区域。水库消落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东部季风区水库消落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消落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植被覆盖率较低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③围湖造田④水库波浪的侵蚀⑤库区泥沙淤积严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
3.治理消落区水土流失,合理的做法是(     
A.将消落区改造为梯田,兼顾农业
B.打坝淤地,多级阻滞地表径流
C.种植耐贫瘠植物,加强水土保持
D.平整消落区土地,减缓径流流速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淤地坝的产生源自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自觉追求以及对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的现实渴望。淤地坝具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河泥沙等功能。一般淤地坝不设反滤层,但一些泉水多、有常流水的沟道,在坝的下游坡脚修反滤层,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砌体之间的缝隙没有砂浆,直接铺码在一起)而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淤地坝布置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淤地坝工程措施中坝地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耕地B.涵养水源C.保持水土D.蓄洪防洪
2.淤地坝设计反滤层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A.降低坝坡的稳定性B.提高排洪、泄洪能力
C.排出坝内地下水D.增加坝地土壤湿度
2024-05-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周至县周至中学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淤地坝的产生源自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自觉追求以及对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的现实渴望。淤地坝具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河泥沙等功能。一般淤地坝不设反滤层,但一些泉水多、有常流水的沟道,在坝的下游坡脚修反滤层,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砌体之间的缝隙没有砂浆,直接铺码在一起)而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淤地坝布置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淤地坝工程景观常见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东南丘陵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
2.淤地坝工程措施中坝地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耕地B.涵养水源C.保持水土D.蓄洪防洪
3.淤地坝设计反滤层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①防止坝地盐碱化             ②提高排洪泄洪能力
③避免坝体坍塌滑坡             ④增加坝地土壤湿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一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结果表明(     
A.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
B.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C.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D.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
2.10-20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
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
C.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
D.针吐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
3.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     
A.灌丛B.针叶林C.阔叶林D.混交林
2022-02-15更新 | 521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等2地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天然植被或农作物生长态势和变化的重要参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图左为河南省2000~2015年植被指数空间分布图,下图右为河南省2000~2015年植被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图。



(1)说出豫西黄土丘陵区植被指数特征,并从地形角度分析成因。
(2)说明图14中①、②两时段植被指数较低的原因。

下表河南省2000~2015年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及所占面积比例统计

植被指数变化趋势明显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基本不变轻度改善中度改善明显改善
面积比例0.20%1.27%0.58%1.26%7.26%33.94%55.49%

(3)据图表推测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及其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2021-05-13更新 | 50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8 . 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模拟三种坡度均为25°的坡面,对相同降雨强度(70mm/h)持续60分钟降水,研究其输沙速率的变化。下面左图为三种坡面示意图,下右图为三种坡面输沙速率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前15分钟平整坡面输沙速率增加较快的原因有(     
①坡面地表径流大②雨水下渗多③坡面地表径流快④降水强度变化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与大鱼鳞坑坡面相比,小鱼鳞坑坡面输沙速率峰值低、出现时间早,主要是因为小鱼鳞坑(     
A.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较小B.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较大
C.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较小D.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较大
2022-02-14更新 | 827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咸阳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枣庄沟小流域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约480毫米。调查发现,该流域退耕15年后,植被以草本为主,生长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高,灌木林与乔木林分布较少。下图示意该流域5个不同部位与地上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总量



(1)分析枣庄沟峁顶生物多样性指数低的原因。
(2)说明枣庄沟坡下生物生长所需养分是如何富集与保持的。
(3)目前枣庄沟还需治理。在下面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并阐释。
方案一:沟谷中打坝淤地。方案二:流域植树造林。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很低。当地农民有“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的说法。20世纪60、70年代,当地小流域沟道中修建了许多淤地坝,特别是21世纪初大规模退耕还林以来,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进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随着时间推移,为了满足当地的土地需求,延安各区县开展了沟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治沟造地。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下图所示)。

(1)请说明退耕还林和治沟造地在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作用的差异。
(2)当地农民有“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的说法,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析延安市开展治沟造地工程的背景。
(4)从统筹协调角度说明“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的好处。
2021-12-22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