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一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结果表明(     
A.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
B.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C.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D.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
2.10-20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
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
C.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
D.针吐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
3.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     
A.灌丛B.针叶林C.阔叶林D.混交林
2022-02-15更新 | 52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2 . 无定河,唐代这条河就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清浊无常”而有晃忽都河、无定河之名。无定河流经毛乌素沙漠和陕北黄土高原,在巴图湾至芦河口段,河床切入岩体20-30米,总落差131米。古代无定河流域因生态环境恶劣让世人痛到无法流泪,人们无法给“无定”的河“确定”未来。下图为无定河流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唐代这条河就有晃忽都河、无定河之名的根本自然原因为
A.降水变率大B.植被覆盖率低
C.土质疏松D.地势起伏大
2.现在人们要给“无定”的河“确定”未来,可采取的措施是
A.沙源区植树造林
B.沟壑区综合治理
C.建设水质监控网络
D.河源区打坝建库
3.判断无定河巴图湾至芦河口段、米脂附近河段河水主要补给形式分别是
A.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B.冰雪融水补给       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降水补给
2019-04-19更新 | 622次组卷 | 7卷引用:【市级联考】宁夏银川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风沙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年平均降水量42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且多暴雨,多年平均蒸发量1761mm,年均风速3m/s以上,极易发生风蚀、水蚀。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造林,土壤含水量增加,但经过多年植被恢复后,人工林中的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学者认为需要对油松林进行科学养护。下图示意不同树龄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1)从气候和土壤角度,阐述该地极易发生风蚀、水蚀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恢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
(3)与树龄21年油松林相比,简述树龄11年油松林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
(4)请为该地油松林科学养护提供有效建议。

4 . 生物结皮是由土壤颗粒与地衣、苔藓等生物混合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在人为干扰少、侵蚀弱、水分条件好的地块发育较好,生态效益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一次降水过程中不同坡面产流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降雨初期,两种坡面初始产流存在差别的原因主要是(     
A.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B.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
C.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快D.生物结皮坡面土壤不稳定
2.生物结皮可以(     
①增加阳光反射②减轻流水侵蚀③提高土壤温度④增加土壤有机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为促进坡面生物结皮发育,该流域应(     
A.退耕还林还草B.实施人工增雨
C.人工种植苔藓D.降低地形坡度
2022-05-06更新 | 62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关中平原南部地势低平,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战国时期秦国主持修建了郑国渠(《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达300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该工程在设计和建造上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河流和地势特点,有不少独特之处。下图示意秦代郑国渠经行路线。

(1)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
(2)评价郑国渠选线的合理性。
(3)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请说明原因。
2018-03-2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 40°,东经103°- 114°。黄土高原海拔高度在1000一2000米,面积64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一般超过100米,最厚处可达15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然而,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

(l)简析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最大黄土堆积区的原因。
(2)简述黄土高原古代发展农业耕作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请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