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淤地坝的产生源自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自觉追求以及对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的现实渴望。淤地坝具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河泥沙等功能。一般淤地坝不设反滤层,但一些泉水多、有常流水的沟道,在坝的下游坡脚修反滤层,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砌体之间的缝隙没有砂浆,直接铺码在一起)而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淤地坝布置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淤地坝工程景观常见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东南丘陵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
2.淤地坝工程措施中坝地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耕地B.涵养水源C.保持水土D.蓄洪防洪
3.淤地坝设计反滤层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①防止坝地盐碱化             ②提高排洪泄洪能力
③避免坝体坍塌滑坡             ④增加坝地土壤湿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曾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现在当地积极倡导氽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耕作模式(收割完冬小麦残茬的地表上,免耕直接种植红薯)。下图示意黄泛平原及起垄种植红薯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的好处不包括(     
A.增加肥力B.利于排水C.疏松土壤D.加厚土层
2.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耕作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B.提高土地利用率
C.降低生产成本D.抑制风沙活动

3 . 在山城重庆,为应对山地丘陵地貌及春旱夏涝的降雨特征,人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四季囤水的囤水田、冬季囤水的冬水田、夏季排洪的冲冲田等梯田水利技术,改变了曾经靠天吃饭的局面,并在低山丘陵地区形成了林高——田低——居陡的居住模式。下图示意当地的梯田和居住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水田的主要功能是(     
A.减轻霜冻B.保障春耕C.保持水土D.减少病虫害
2.推测低山丘陵区冲冲田多见于(     
A.陡坡山脊B.陡坡山谷C.缓坡山脊D.缓坡山谷
3.低山丘陵区林高田低居陡的居住模式主要是为了(     
①躲避洪涝灾害②保障耕地面积③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旱季水源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 .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先后开展了修筑梯田、造林种草、建淤地坝等治理措施,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延安、靖边、中宁等地率先实施了“治沟(填沟)造地”工程(如下图所示),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造林种草相比,“治沟(填沟)造地”模式更有利于解决(     
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在“治沟(填沟)造地”模式中,非常重视拦洪坝、灌排等水利工程建设,其主要作用有(     
①蓄水,保证旱季灌溉水源②排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③发电,提供清洁能源④养殖,提供更多农副产品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3-04-28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1-12高二上·山东泰安·期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2023-01-27更新 | 7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中亚地区及阿姆河流域水系图,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阿姆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B.从乙到丙河段的流量季节变化变大
C.阿姆河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D.从乙到丙河流含沙量变大
2.阿姆河河流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次生盐渍化C.土地荒漠化D.水土流失
3.图中季节性河流,流入阿姆河干流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3-01-2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下图示意热带雨林地区的两种咖啡种植模式。传统的咖啡种植一般采取模式甲;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咖啡品种的出现,大量咖啡种植改为了模式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两种模式下,咖啡生长条件差异最明显的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光照
2.推测模式乙的大范围推广可能给当地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滑坡泥石流C.旱涝频发D.土地盐碱化

8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淤地坝的作用是(     
A.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B.沿等高线修筑,可以截流蓄水
C.成品字形排列,利于树木成活D.在沟道中修建,用于稳定沟坡
2.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A.水库发电能力增强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
C.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D.河流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

9 . 林下水土流失(如图所示)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的水力侵蚀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形平坦开阔②土壤抗蚀性差③昼夜温差小④人为干扰严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导致(     
A.经济发展衰退B.沙尘暴频发C.土壤肥力下降D.病虫害多发
3.防治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可以(     
A.林下套种补植B.禁止人类活动C.大力修建梯田D.全面封育林地

10 . 鱼鳞坑(图)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人们在鱼鳞坑内栽种果树、草药等作物,表土上覆盖秸秆、树枝等物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鱼鳞坑的作用主要是(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保护植被D.改善气候
2.坑内表土覆盖秸秆、树枝等物质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保持土壤水分B.提高土壤肥力C.保持地面温度D.抑制杂草生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