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读“珠江入海泥沙量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珠江入海泥沙量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关于上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B.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与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有关
C.1995年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导致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
D.1995年以来,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2.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A.原始黄土坡B.大台田C.大鱼鳞坑D.隔坡梯田
2021-11-22更新 | 1576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4 . 我国西南地区某中学师生在当地进行模拟实验,记录了不同降雨强度下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并绘制成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雨强90mm/h的地表径流量增长速度最快的
B.雨强140mm/h的地表径流量随时间缓慢增长
C.雨强140mm/h与90mm/h的地表径流量差值随时间逐渐增大
D.降水历时5min时,不同雨强的地表径流量差异明显
2.雨强140mm/h的侵蚀产沙量在后期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径流量变大B.径流速度加快C.植被覆盖率高D.地表土层变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渭河流域1960-2010年河流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6月径流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回升,蒸发旺盛B.冻土融化,下渗严重
C.植被繁茂,涵养水源D.农忙时节,引水灌溉
2.该流域输沙量峰值早于径流量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开垦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B.气候异常,土壤侵蚀加剧
C.前期降水下渗,表层土壤疏松易被侵蚀
D.春季植被稀疏,土壤失去保护易被侵蚀
6 . 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读图回答下题。


从上图可知,在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区域是(     )
A.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大的区域B.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小的区域
C.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小的区域D.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大的区域

7 . 水土流失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紫色土分布区是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的区域。下表为某研究人员模拟的不同坡度、降雨强度下紫色土坡面裸地、秸秆覆盖产生径流时间统计表。该研究发现:秸秆覆盖相较于裸地,对地表径流的产生有一定的滞后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单位:分钟

降雨强度/(mm·h-1)15°15°25°25°
裸地覆盖裸地覆盖裸地覆盖
3347.00--31.33--30.0039.57
5438.00--6.0727.415.308.14
948.1934.203.7212.012.504.11
1259.1816.766.008.414.226.27

注:“--”表示该次试验中未发生产流

1.随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加,秸秆覆盖(       
A.滞后产生径流的效果逐渐稳定B.滞后产生径流的效果逐渐提高
C.开始产生径流时间随坡度增加而增加D.开始产生径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增加而减少
2.根据模拟实验,紫色土分布区恢复植被能够(       
A.增加降水量B.增加降水变率C.提高土壤含水量D.增加坡面径流量
2020-12-07更新 | 51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地理试题

8 . M河流域位于太行山南段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31~862米,其中山地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6%。该流域90%以上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生态环境引人关注。下表示意M河流域2000—2015年不同土壤侵蚀强度面积的百分比变化表(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侵蚀强度


年份
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度剧烈
200024.3016.9611.579.0312.1925.95
200532.6818.8212.618.6411.0816.17
201033.3924.0613.548.859.9510.21
201541.8827.7112.687.166.364.21
1.该流域上下游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不同,其主要原因(     
A.降水强度B.径流量大小C.地形起伏D.植被覆盖率
2. 2000年—2015年M河流域内面积减少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草地B.林地C.城镇用地D.农田用地
3. 2000年—2015年M河流域生态环境(     
A.持续脆弱B.相对稳定C.趋向变好D.波动恶化
2020-11-2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份期中检测地理试题

9 . 植被覆盖作为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区域产水产涉及水沙关系有重要影响。研究选取完整覆盖、高层覆盖、地表覆盖、无覆盖有根系四种不同植被覆盖垂直结构,发现不同的植被覆盖垂直结构对坡面产水产沙特征和植被减水减少作用差别明显。下图示意同一地区四种不同植被垂直覆盖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相同坡度情况下,不同植被覆盖结构的坡面径流流速大小关系是(     
A.地表覆盖<完整覆盖<高层覆盖<无覆盖有根系
B.完整覆盖<地表覆盖<高层覆盖<无覆盖有根系
C.高层覆盖<完整覆盖<地表覆盖<无覆盖有根系
D.完整覆盖<高层覆盖<地表覆盖<无覆盖有根系
2.随着降水时间的增加,高层覆盖与无覆盖有根系结构坡面径流流速渐趋一致的主要原因是高层覆盖(     
A.植被冠层拦截减弱,径流流量加大B.土壤水分迅速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吸收降水
C.水分下渗加快,地表难以形成积水D.地表覆盖物较少,对径流的阻滞作用弱
2020-11-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与植被、土壤、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侵蚀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威胁了我国粮食安全。下图示意东北黑土区降雨侵蚀力与沟壑密度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东北黑土区沟壑密度受降雨侵蚀力影响最大的是(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D.内蒙古
2.影响辽宁和内蒙古沟壑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植被B.光照、热量C.地质、土壤D.降水、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