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人员在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某流域自然坡面上进行试验,选取了草地、沙棘(落叶灌木)、油松(常绿乔木)、油松沙棘混交林为代表性的4种植被覆盖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草地枯枝落叶层最厚,沙棘林植被覆盖度最大,根系分布深度油松>沙棘>草地。下图为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试验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Ⅰ、Ⅱ、Ⅲ对应的三种植被分别是(     
A.Ⅰ—草地Ⅱ—沙棘Ⅲ—油松B.Ⅰ—草地Ⅱ—油松Ⅲ—沙棘
C.Ⅰ—沙棘Ⅱ—草地Ⅲ—油松D.Ⅰ—油松Ⅱ—沙棘Ⅲ—草地
2.在气候异常干旱年份,该流域最易存活下来的植被是(     
A.草地B.沙棘C.油松D.油松沙棘混交林

2 . 土壤入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入渗水量。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热带原始季雨林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近50年来橡胶产业的发展致使大面积结构复杂的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读热带原始季雨林和橡胶林的土壤入渗率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与橡胶林比较(     
A.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季节差异更大
B.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大于热带原始季雨林
C.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小于橡胶林
D.橡胶林内生物种类比热带原始季雨林丰富
2.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和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不同,主要是因为(     
A.微生物分解能力强弱B.有机质含量的高低
C.土壤质地的差异D.不同林内温度不同
3.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会导致(     
A.地质灾害增多B.水土流失加剧C.大气湿度增加D.全球气候变暖
2021-12-17更新 | 69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尖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完成下面各题。


1.淤地坝的作用是(     
A.沿等高线修筑,可以截流蓄水B.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
C.成品字形排列,利于树木成活D.在沟道中修建,用于稳定沟坡
2.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A.水土保持利于调沙减淤
B.放水冲沙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
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3.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A.水库发电能力增强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
C.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D.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

4 . 植物类型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等因素随植物群落演替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并相应地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程度,营养元素丰富处其植物根系较发达且密集,其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亦相对较大,对于有效防治区域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下图为某区域地表及地下30cm植物群落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黏聚力c值)与剖面海拔高度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区域地表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多寡B.降水多少C.土壤肥力D.气温高低
2.据材料分析根一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最大的地形区是(     
A.三级阶地及斜坡B.二级阶地C.一级阶地D.河漫滩
3.推测需要重点防范水土流失的区域是(     
A.三级阶地及斜坡B.二级阶地C.一级阶地D.河漫滩
2021-12-08更新 | 57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5 . 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2.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A.原始黄土坡B.大台田C.大鱼鳞坑D.隔坡梯田
2021-11-22更新 | 157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1·福建·高考真题

6 .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A.B.C.D.
2021-11-11更新 | 435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

7 . 侵蚀模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南北盘江是珠江上游的主要河流,处于云贵高原向两广山地丘陡地区过渡的斜坡地带,下表示意南北盘江流域2000~2010年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坡度侵蚀模数侵蚀量
<5°10.22372
5°-8°12.51292
8°-15°14.22931
15°-25°15.63019
25°-35°17.21088
>35°20.9303
1.南北盘江流域面积占比最大的坡度范围是(     
A.<5°B.8°~15°C.15°~25°D.>35°
2.坡度>35°的地区土壤侵蚀蚀量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B.面积小C.植被覆盖率高D.侵蚀作用弱
3.为有效减少南北盘江流域耕地的土壤侵蚀量,当地农民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顺坡垄作:②秸秆覆盖③留茬耕作④间作和套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0-09更新 | 1339次组卷 | 17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8 . “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调控技术是将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利用、治理与开发、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一项现代坡地生态农业技术。下图为采用该技术的梯田果园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理(     
A.土地荒漠化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湿地破坏
2.该技术最适用于(     
A.内蒙古草原地区B.新疆干旱地区C.黄土高原地区D.南方低山丘陵区
2021-07-02更新 | 1400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输沙漠数是指河流断面上单位面积所输移的泥沙量。下图为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流域输沙漠数小的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流域面积小B.林冠茂密加剧了雨水的冲刷能力
C.因地表枯落物阻碍,地表径流增加D.地下根系增强了土壤入渗性能
2.图示区域输沙漠数低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1-06-30更新 | 82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

10 . 位于黄土高原的籍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在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较大变化,下表示意2000~2008年籍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转移数据统计表。表中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行列交叉处数值表示该土地利用类型的现有面积(2008年),其他数值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入该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籍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转移数据统计表km2
土地利用类型2008年
坡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地未利用土地梯田
2000年坡耕地84.475.094.190.000.000.008.21
林地0.00121.890.200.000.000.000.00
草地0.003.17413.100.000.000.051.81
水域0.000.000.531.970.000.000.00
居民地0.000.000.000.0024.480.000.00
未利用土地0.000.000.000.000.132.710.00
梯田0.000.000.000.000.00

1.从2000年到2008年,转入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及主要转入来源分别是(     
A.梯田坡耕地B.林地梯田
C.草地水域D.未利用地居民地
2.推测该流域2000~2008年(     
A.村庄数量减少B.河流径流量减少
C.果园面积增大D.河流含沙量增加
2021-05-31更新 | 493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三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