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鱼鳞坑是在较陡山坡上有序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保土能力。图为我国某地鱼鳞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鱼鳞坑多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B.河套地区C.黄土高原D.南方丘陵
2.鱼鳞坑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D.蒸发
3.鱼鳞坑品字形交错排列是为了(     
A.增强稳固性B.减少投入成本C.增加观赏性D.有效拦截径流
2024-02-2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2 .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曾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石楼县大力实施坡改梯综合整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下图是石楼县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黄土高原区位特征的是(     
A.地跨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B.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
C.由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D.由草原区向荒漠区的过渡
2.石楼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沟壑纵横B.土质黏重
C.气候湿润D.毁林开荒
3.石楼县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A.全面封山育林育草B.陡坡上修筑水平梯田
C.全部退耕还林还草D.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土地资源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类型丰富,但空间差异显著;后备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目前,我国面临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均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土地资源生态敏感性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下图示意中国土地资源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土地资源存在的生态敏感性问题可能是(     
A.石漠化B.生物入侵C.土地沙化D.土地盐碱化
2.图示土地资源生态极度敏感地区的主要特征是(     
A.地表径流丰富,土壤含水量高B.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
C.基岩裸露,植被覆盖度低D.风力吹蚀严重,活化沙丘发育

4 .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结构的影响,科研人员在延安某小流域(左图)分别选取若干个天然草地坡和人工林地坡进行取样。该地区在持续降雨情况下,雨水渗透深度为0~2米。右图为该流域持续降雨后不同植被覆盖坡面土壤水分的含量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开展分组对比研究,分组前应该测量两类植被覆盖坡面的(     
①降水②坡度③气温④坡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草地与人工林地对坡面水土保持作用不同,原因是(     
A.天然草地对水分消耗大于人工林地
B.人工林地坡土壤更易形成干土层
C.人工林地坡截留径流能力大于天然草地坡
D.同一种植被类型坡顶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坡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黄土高原区,淤地坝(在沟道内筑坝,拦泥淤地)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其以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当地群众、水利水保部门乃至国家的重视。当淤积高程达到溢洪道底坎高程后,属于基本“淤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设计溢洪道底坎的淤地坝基本“淤满”后(     
A.丧失拦沙作用B.丧失减蚀作用
C.下游冲刷增强D.坝体滞洪增强
2.为使“淤满”型淤地坝的效能长期发挥,可采取(     
A.加高坝体增强蓄洪B.修建疏通溢洪通道
C.坝体外坡种植灌草D.工程加固沟谷河床

6 . 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拦截坡面径流B.提高植被存活率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D.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2.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
2022-02-21更新 | 268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表示意某重点监测沟谷参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沟谷编号集水面积(Km2)平均坡度(°)流域落差(m)植被覆盖率(%)
5.324.3537.215.7
2.730.1670.319.6
20.040.81353.713.2
4.526.1384.720.5
1.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B.②C.③D.④
2.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   ②严禁开发山区
③进行山区移民,要求他们迁出山区   ④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 为保证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99年国务院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分配。截至2021年,黄河已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下图示意黄河流域及小浪底水利枢纽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水量实施全流域统—调度和分配后(     
①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改善②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迅速
③黄河中游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④下游农业用水紧张得以缓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黄河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A.调水调沙B.农业灌溉
C.防洪发电D.恢复生态
2022-01-20更新 | 5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的现象。下图示意石漠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南方丘陵
2.该地区石漠化的持续扩展会(     
A.扩大当地生产空间B.加快全球气候变化
C.减轻洪涝灾害威胁D.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10 . 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与异常B.地表崎岖不平
C.经济活动过度D.城市化进程加快
2.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B.防风固沙C.净化空气D.美化环境
3.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