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方红壤丘陵区营造和恢复了大面积的马尾松林,使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林下水土流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人工营造马尾松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仍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B.马尾松生长慢,树冠遮蔽较差
C.马尾松属针叶,涵养水源能力差D.林下植被匮乏,生态结构简单
2.长期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土壤肥力降低B.土层变薄,农业减产
C.土壤沙化加剧D.阻塞河道,影响航运
2024-02-28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2 . 山西省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淤地坝是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示意该省某小流域地形状况和淤地坝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实行留茬少耕免耕制度,减轻风力侵蚀B.实施保塬护坡固沟工程,根治水土流失
C.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土地规模D.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2.图示小流域最适合打坝淤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2-28更新 | 50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3 . 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成,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图示意某小流域塬坡的形成与发育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塬坡发育(     
A.沟谷线增长B.塬面扩大C.沟沿线收缩D.塬边线收缩
2.黄土沟壑区治理的合理措施有(     
①塬面退耕还林还草②塬坡修建水平梯田③沟谷疏通防洪④沟谷打坝淤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2-07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生态袋+喷混植生技术会很好的实现绿化护坡(下图)。喷混植生技术运用特制喷混机械将土壤、肥料、有机质、植物种子等混合干料加水后喷射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生态袋是一种新型边坡绿化材料,在袋内填充混有植被种子的土壤,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喷混植生技术最显著的优势是(     
A.成本低廉B.防治滑坡C.简单易行D.恢复植被
2.生态袋多采用黑色的主要目的(     
A.提高地温,保证种子发芽率B.降低反射率,保护生态环境
C.容易固定,降低施工难度D.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
3.南方地区边坡喷播完成后,需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作用是(     
①加大昼夜温差②防止雨水冲刷③减少边坡表面水分的蒸发④增加水分下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2-07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其上游输沙量约占全河的8%,中游输沙量占全河的90%以上。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了其泥沙主要来源区的综合治理,通过修建黄河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放水冲沙,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对下游及河口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的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沉积泥沙             ②降低风速               ③固定表土               ④减少径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小浪底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可能使河流(     
A.河道摆动空间增大B.河口生物多样性增加
C.下游凌汛频率增加D.下游河床沉积物变细

6 . 某科研小组对一小流域两次降雨(下图)后流域的产流产沙情况进行了研究。该流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条件多年无明显变化。在前期均未发生降雨的情况下,两次降雨在流域内的降雨总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特征基本一致,但降雨移动方向、降雨量分布不同。流域出口处水文站的监测数据表明,两次降雨后流域的产流产沙状况有显著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两次降雨移动的大致方向分别是(     
A.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B.自西北向东南,自北向南
C.自东南向西北,自北向南D.自西北向东南,自南向北
2.与第1次降雨相比,第2次降雨后流域出口处水文站测得的(     
A.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小B.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小
C.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大D.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大
2024-01-11更新 | 3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剑麻是多年生的热带植物,叶片宽大,根系发达,适应性强。云南元谋县(滇中高原北部)干热河谷地区扶贫工作队,针对该地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在农技专家指导下推广剑麻种植,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图为元谋县地形示意图与剑麻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云南元谋县生态脆弱的根本原因是(     
A.植被退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B.土层薄,土壤发育程度低
C.海拔高,热量不足D.土壤水热矛盾突出
2.剑麻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体现在(     
①叶片宽大,蒸发作用强,地表径流减少
②叶片拦截降雨,减弱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力,减缓土壤侵蚀
③剑麻枯叶层较厚,增加土壤肥力
④剑麻根系发达,根系的物理固结作用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 . 小明乘坐银西高铁(银川一西安)途中,发现列车正常行驶时前方电子屏显示列车时速仅为250公里,经了解银西高铁已预留时速350公里的提速条件。当列车驶入甘肃省庆阳市时,小明发现多处坡地上分布着成片的鱼鳞坑,这些鱼鳞坑呈品字形排列,十分整齐。下图示意银西高铁及庆阳鱼鳞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银西高铁预留时速高于当前时速,这说明交通运输建设遵循的原则是(     
A.依据运输需求B.发挥综合运输优势C.因地制宜D.适度超前
2.庆阳市内坡地上分布的鱼鳞坑主要是为了防治(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生物多样性减少D.山体滑坡
2023-07-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生物结皮是蓝藻、荒漠藻、地衣、苔藓类和土壤中微生物,以及相关的其他生物体通过菌丝体、假根和分泌物等与土壤表层颗粒胶结形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复合体,生态效益显著。陕西省六道沟小流域属于黄土高原向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生物结皮主要分布于流域内的梁、峁,在人为干扰少、侵蚀弱、水分条件好的地块发育最好。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不同坡面产流(降雨形成径流)量和产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两种坡面初始产流早晚存在差别的原因在于降雨初期(     
A.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下渗多B.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流速慢
C.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快,产流少D.生物结皮坡面土壤不稳定,流速快
2.该区域生物结皮发育特点是(     
A.实行退耕还林还草,高原生态环境恢复,有利于生物结皮发育
B.多次人工降雨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可以促进生物结皮发育
C.黄土梁海拔较高,蒸发微弱,水分条件好,生物结皮发育最好
D.黄土峁顶部平坦,人工干扰强,相比于山坡生物结皮发育较差

10 .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因石漠化现象严重,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曾以种植玉米为生,用玉米和秸秆作为饲料养牛。在科研人员努力下,选择当地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的多年生牧草代替玉米,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读图及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翻耕土地,将会(     
①提高土壤疏松程度   ②破坏土壤结构   ③促进杂草生长   ④增加耕作面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当地种植牧草代替玉米,有利于(     
①改变气候类型   ②促进岩石风化   ③增加植被类型   ④减少表土损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