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成,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图示意某小流域塬坡的形成与发育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塬坡发育(     
A.沟谷线增长B.塬面扩大C.沟沿线收缩D.塬边线收缩
2.黄土沟壑区治理的合理措施有(     
①塬面退耕还林还草②塬坡修建水平梯田③沟谷疏通防洪④沟谷打坝淤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3-09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方红壤丘陵区营造和恢复了大面积的马尾松林,使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林下水土流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人工营造马尾松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仍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B.马尾松生长慢,树冠遮蔽较差
C.马尾松属针叶,涵养水源能力差D.林下植被匮乏,生态结构简单
2.长期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土壤肥力降低B.土层变薄,农业减产
C.土壤沙化加剧D.阻塞河道,影响航运

3 . 山西省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淤地坝是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示意该省某小流域地形状况和淤地坝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实行留茬少耕免耕制度,减轻风力侵蚀B.实施保塬护坡固沟工程,根治水土流失
C.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土地规模D.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2.图示小流域最适合打坝淤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甲)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生态环境脆弱,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的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图乙示意森林草原区自然植被垂直分布的典型剖面。



(1)分析该地区长期的坡面耕作对坡面土壤产生的影响。
(2)写出下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完善土壤干燥化思维导图。

(3)简述坡面林地干燥化过程对生态脆弱区治理的启示。
2024-02-1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态袋+喷混植生技术会很好的实现绿化护坡(下图)。喷混植生技术运用特制喷混机械将土壤、肥料、有机质、植物种子等混合干料加水后喷射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生态袋是一种新型边坡绿化材料,在袋内填充混有植被种子的土壤,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喷混植生技术最显著的优势是(     
A.成本低廉B.防治滑坡C.简单易行D.恢复植被
2.生态袋多采用黑色的主要目的(     
A.提高地温,保证种子发芽率B.降低反射率,保护生态环境
C.容易固定,降低施工难度D.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
3.南方地区边坡喷播完成后,需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作用是(     
①加大昼夜温差②防止雨水冲刷③减少边坡表面水分的蒸发④增加水分下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一条沟内修建多个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要而独特的治沟工程体系。下左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某小流域的等高线分布。下右图示意淤地坝景观。

(1)在下图中用给出的图例,画出上左图中甲乙之间的剖面线和淤地坝。

(2)说明沟道中修建多条淤地坝所起的生态作用。
(3)据多年调查,坝地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6-10倍,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坝地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30多倍,坝地已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从土壤的角度,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7 .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其上游输沙量约占全河的8%,中游输沙量占全河的90%以上。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了其泥沙主要来源区的综合治理,通过修建黄河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放水冲沙,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对下游及河口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的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沉积泥沙             ②降低风速               ③固定表土               ④减少径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小浪底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可能使河流(     
A.河道摆动空间增大B.河口生物多样性增加
C.下游凌汛频率增加D.下游河床沉积物变细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粟黍(谷子和黍子或糜子,去壳后分别为小米和黄米)农业的起源中心,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的遗址都分布在黄土高原高出河谷的台地上(下图)。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钾、磷等矿物养分丰富,深层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在一定条件下上升到土壤表层,被农作物吸收,具有“自行肥效”的特殊能力,有利于粟黍农业生产。

(1)推测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农业的耕地类型,并说明理由。
(2)借鉴土壤水盐运动的原理,简述黄土“自行肥效”的过程。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受人类的干扰严重,需要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指出治理的核心措施。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是区域水土保持密切相关的两项生态服务功能。下图示意陕北某小流域植被覆盖指数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系数的影响(协同系数增大,表示同向变化,协同关系增强;协同系数减小,表示反向变化,协同关系减弱)。

(1)说明该流域植被覆盖指数变化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协同系数的影响。
(2)分析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能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10 . 某科研小组对一小流域两次降雨(下图)后流域的产流产沙情况进行了研究。该流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条件多年无明显变化。在前期均未发生降雨的情况下,两次降雨在流域内的降雨总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特征基本一致,但降雨移动方向、降雨量分布不同。流域出口处水文站的监测数据表明,两次降雨后流域的产流产沙状况有显著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两次降雨移动的大致方向分别是(     
A.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B.自西北向东南,自北向南
C.自东南向西北,自北向南D.自西北向东南,自南向北
2.与第1次降雨相比,第2次降雨后流域出口处水文站测得的(     
A.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小B.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小
C.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大D.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