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材料二:图左为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布图,图右为固沙工程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等。
(2)我国荒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3)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结合图说出固沙措施有:①____;②____
2023-09-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7月宁夏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 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1)材料一甲图中铁路沿线多风沙灾害,草方格沙障可以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从而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乙和丙地貌都是由______作用形成。
(2)图中乙处为流水作用形成的______地貌(地貌类型)。推测图中从A到B,地表沉积颗粒物依次变______(填“粗”或“细”),堆积体厚度依次变______(填“厚”或“薄”)。
(3)黄河中游地区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当该问题较严重时,丙地三角洲面积将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并可通过______技术(填“RS”“BDS”或“GIS”)获取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目前黄土高原上的植被恢复较好,该地下渗量变大,地表径流量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从而减轻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
(4)结合材料二,描述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是第四纪形成的未固结的粉细粒黄色、褐黄色土状堆积物。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分为:沙黄土带(甲)、典型黄土带(乙)和黏黄土带(丙)。三个黄土带的黄土剖面均表现为块状特征即不具备明显分层特征。



(1)按成因推断,甲、乙、丙三个黄土带,黄土颗粒(成土母质)最大的是____带,甲至丙黄土带上发育的土壤厚度逐渐变____(填“厚”或“薄”),影响土壤厚度的最主要成土因素是____
(2)黄河下游因____,不断抬升河床,地下水位____,在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容易发生____
(3)②处的沟壑景观主要受____作用形成,①处工程景观反映了当地____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该工程通过设置草方格,增大了地面的粗糙度,降低了____,达到阻沙和固沙目的。与种植防护林相比,该治沙工程的不足主要有____
2023-03-2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地理试题
4 . 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水库周边地区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2)根据图中信息,说出甲地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若水库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会对水库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023-02-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会考模拟地理试题(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域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区域。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平方千米,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西柳沟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在中游风沙区,可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下游地势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下图示意西柳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

(1)说明入黄口处沙坝泥沙的主要来源。
(2)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请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粮仓,水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长江重点生态区区域内林草地植被质量整体不高,河流、湿地生态面临退化风险,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突出,水生生物多样性受损。

材料二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区及三大城市群分布示意图。

(1)简述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____
(2)长江上游至下游三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依次为____________
(3)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并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____
7 . 某校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了如下数据:

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
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
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
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坐标图(如图):



(1)降水时间分配、年降水量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
(2)从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看,坡度大不利于该地貌发育,原因是____
(3)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我国北方深厚的石灰岩地区没有形成桂林这样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是____
(4)喀斯特地貌地区适宜发展____业,但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也有许多不利影响,如修建大型工程时要注意避开____,农业生产易产生____等问题。
2022-01-17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新教材)
8 . 读“千烟洲位置图”和“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千烟洲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土壤贫瘠,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烟洲从河谷农业转向了生态立体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进的柑橘生产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



(1)千烟洲地处五带中的___带;从流域上看,千烟洲地区属于____流域。
(2)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等。
(3)20世纪80年代初,千烟洲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造成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有____(选择填空)。
A.燃烧秸秆B.过度樵采C.不合理开垦D.种植果树
(4)千烟洲适宜柑橘种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为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导致其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等。
(5)读图,以E为例,任选A~D中的一处,说出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带来的好处____
例:E.沟谷洼地:新建、扩建原有水塘,在水塘养鱼。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和灌溉农田。
2020-12-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会考模拟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闻名于世的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个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地形崎岖、黄土深厚,土质疏松,为半湿润半干旱过波的地带。

材料二: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图甲、图乙)       


材料三: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类型分布的变化有。
(2)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试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地区土地类型分布的变河下游河段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③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03-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横跨贵州省六盘水市都格镇和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的北盘江大桥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由云贵两省合作共建,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这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桥。下面左图为北盘江大桥景观图。下面右图为云贵地区区域图。


材料二 路南石林位于距昆明市东100公里的路南县境内。2007年6月27日路南石林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1)组成路南石林的岩石为________,形成喀斯特地貌主要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该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2)冬半年,昆明准静止锋往往影响该地区,如右图所示,在其影响下,贵阳多________天气,昆明多________天气。
(3)北盘江大桥建设时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
2019-09-17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