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落带是指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三峡水库以防洪为首要目的,有涨落幅度达30m的消落带。随着江水常年冲刷,消落带区域出现土地荒芜、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采取措施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全域复绿。图左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图右为出露的消落带景观图。



(1)指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3)推测消落带复绿植被应具备的适应性特征。
(4)说明消落带复绿对三峡水库的生态作用。
2022-01-19更新 | 380次组卷 | 5卷引用:4.1 流域内协调发展-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10分钟课前预习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粟黍(谷子和黍子或糜子,去壳后分别为小米和黄米)农业的起源中心,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的遗址都分布在黄土高原高出河谷的台地上(下图)。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钾、磷等矿物养分丰富,深层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在一定条件下上升到土壤表层,被农作物吸收,具有“自行肥效”的特殊能力,有利于粟黍农业生产。

(1)推测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农业的耕地类型,并说明理由。
(2)借鉴土壤水盐运动的原理,简述黄土“自行肥效”的过程。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受人类的干扰严重,需要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指出治理的核心措施。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延安市黄土丘陵区实施治沟造地,与传统的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重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灌排工程、道路修建,促进了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由小农经济向商品农业转变。调查显示,实施治沟造地后该沟谷常住人口下降约60%。下图展示某地治沟造地前后对比图。



(1)分析治沟造地对黄土丘陵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2)治沟造地重视坝系修复和灌排工程,说明其作用。
(3)实施治沟造地后该沟谷流域常住人口下降,推测其原因。
2022-01-17更新 | 680次组卷 | 5卷引用:1.2 人口迁移-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课后培优练(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根草是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时达到生长高峰,每天可长高2~3厘米。香根草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成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粘土,最深达到5~6米。

福建省不少公路建在山区,新建成的公路边坡土壤侵蚀严重。60年代开始,香根草从海南引入福建,用以保护公路边坡。经多年实践发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形成生物绿篱(下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



(1)根据材料推测,香根草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特点。
(2)根据水循环原理,说出种植香根草影响了水循环哪些环节?说明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香根草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2020-12-01更新 | 457次组卷 | 6卷引用: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重点练)-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 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岸带是陆地和河流的交错地带,坡面径流的变化使河岸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物种多样性等特点。采取恰当的河岸带管理措施,调节坡面径流量,可以使其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下面左图为某次降水过程中河流岸坡不同坡度(10°、20°)和植被盖度(0、30%)条件下坡面径流的变化过程(假定降雨强度不变,径流系数表示降水形成径流的比例)。右图溪流倒木是我国东部地区河岸的一种常见景观。在该河流岸坡改造工程中,有关部门计划采取“生态梯田”的岸坡设计理念,并且着手清理溪流倒木。

(1)据图说出哪个坡度的坡面径流量受植被盖度影响程度大?请指出依据,并推测“生态梯田”改造的具体措施。
(2)简析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3)针对有关部门清理溪流倒木的做法,有专家提出异议,请帮他阐明理由。
2018-05-02更新 | 535次组卷 | 5卷引用: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高二地理 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是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输出地。该省水土流失严重,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快了石漠化,强石漠化使一些农民失去了生存条件,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目前约有45万人需异地移民搬迁,下图为贵州省地形及夏雨比重分布图。


 
(1)据图示资料推测该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推测依据。
(2)解决该省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问题,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本地区发展的影响。
(4)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试指出促进这些矿业城市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图a、b、c)。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c,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别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和明清时期到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2017-08-25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版)
8 . 【社会调查】调查名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

调查资料:西气东输三线的主供气源为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干支线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干线、支线总长度为7378公里。



(1)指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试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中亚地区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影响。
2021-02-1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精选练习)-【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9 . 山西、陕西两省为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读下列相关资料,完成问题。

(1)据图指出两省北部省界的特点,并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2)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产生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全长 5 400 多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是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国 21 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线。近年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下图为黄河流域 示意图。



(1)黄河上游有大面积的荒漠化地区。请简述荒漠化的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2)请说出黄河中游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3)请说出黄河下游河床的主要特征,并简述该特征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主要治理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