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1 . 水土流失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紫色土分布区是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的区域。下表为某研究人员模拟的不同坡度、降雨强度下紫色土坡面裸地、秸秆覆盖产生径流时间统计表。该研究发现:秸秆覆盖相较于裸地,对地表径流的产生有一定的滞后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单位:分钟

降雨强度/(mm·h-1)15°15°25°25°
裸地覆盖裸地覆盖裸地覆盖
3347.00--31.33--30.0039.57
5438.00--6.0727.415.308.14
948.1934.203.7212.012.504.11
1259.1816.766.008.414.226.27

注:“--”表示该次试验中未发生产流

1.随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加,秸秆覆盖(       
A.滞后产生径流的效果逐渐稳定B.滞后产生径流的效果逐渐提高
C.开始产生径流时间随坡度增加而增加D.开始产生径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增加而减少
2.根据模拟实验,紫色土分布区恢复植被能够(       
A.增加降水量B.增加降水变率C.提高土壤含水量D.增加坡面径流量
2020-12-07更新 | 51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地理试题

2 . 吉林省长春市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4.8℃,最高温39.5℃,最低温-39.8℃,降雨集中在夏季。长春市东部丘陵是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景观,景观区中存在少量砍伐和种植现象。据统计,该区域河流含沙量6月较小,7、8月达最大。下表为该市东部丘陵森林景观区中5-9月降水量、径流深度和侵蚀量的统计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降水量(毫米)径流深度(毫米)侵蚀量(吨/平方公里)
5月73.57.1136
6月125.2119.37321
7月156.424.61342
8月268.352.31564
9月162.916.71973

(注∶将计算时段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水文测站以上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径流深度)

1.长春市东部丘陵区6月侵蚀量最大,据材料推测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A.土层松软B.土地裸露C.坡度较大D.降水强度
2.流经长春市东部丘陵区的河流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7、8月,与此现象关联最紧密的是(     
A.河道随降水量变化呈现季节变迁B.土壤侵蚀物质转移过程造成时滞
C.水利工程旱季拦截雨季释放过程D.植被对搬运物的阻滞与涵养过程
3.长春市东部丘陵区9月份侵蚀量比7、8月份都多,主要原因是(     
A.月降水量比较大B.雨季时间较长
C.植被叶片密度小D.径流深度较深
2020-12-06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晋陕蒙砒砂岩裸露区。砒砂岩是一种“无水坚硬如石,遇水松软如泥”的松散岩层。在这里,一般植树种草效果不佳,沙棘却可以顽强地生长繁殖。

材料二:图1为砒砂岩分布区域图,图2为砒砂岩实景图。



(1)说明图中黄河含沙量的大小,并从水系特征的角度简述其原因。
(2)从外力侵蚀的角度,分析砒砂岩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说明砒砂岩分布区沙棘种植面积增加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2020-12-04更新 | 453次组卷 | 3卷引用: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4 . 沟谷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沟谷的长度(单位:km/km2),可以用来反映地形破碎程度。下图示意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等沟谷密度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与黄河中游比较,丙处及其以上河段更适宜梯级开发,主要是该河段比中游(     
A.河流含沙量高B.峡谷多C.地质稳固D.矿产资源丰富
2020-12-04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陕北地区地处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999年起,该地区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2019年期间,该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了95.94毫米。图表为2000-2010陕北地区退耕区和未退耕区(采取其他修复措施)的土壤侵蚀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类型
年土壤侵蚀强度(吨/公顷)
2000年2010年
未退耕区梯田16.7415.84
坡耕地41.5729.12
平均38.4127.43
退耕区原梯田15.2114.58
原坡耕地50.6626.30
平均48.4225.52
1.据表可推断,陕北地区(     
A.坡耕地面积较小B.梯田土壤较紧实C.退耕区坡度较大D.未退耕区降水多
2.2000-2010年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情况,反映该地区(     
A.极端暴雨频率降低B.地形破碎程度减小C.植被破坏程度减轻D.雨季坡面径流减小
3.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     
A.梯田退耕还林B.坡耕地退耕还林C.梯田退耕还草D.坡耕地退耕还草
11-12高一上·浙江杭州·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地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11-28更新 | 391次组卷 | 31卷引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1节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测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图1为中国部分区域略图。图2为黄土高原的沟壑。图3为某地质灾害发生后树木的生长形态示意图。



(1)太原、西安所处的构造地貌为___________,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是___________
(2)推测图3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为_________,说出防治该灾害的有效工程措施_________
(3)分析流水侵蚀对黄土高原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2020-11-27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稽阳联谊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的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根据流域特点采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材料三: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



(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2)据图说出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3)分析该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4)经过小流域治理后,说明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9 . 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具有生物固氮作用的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g/kg)氦含量(g/kg)
封山育林48.514.515.21.17
乔灌结合42.613.813.80.95
林草结合42.514.115.21.12
乔木纯林39.413.412.80.94
撂荒地39.112.212.30.87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选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恢复土壤地力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树形优美,营造旅游景观
2.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
3.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紧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
2020-11-19更新 | 23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文)试题

10 . 长江经济带历经多年的开发建设,实现了从“区域经济”到“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成为了资金、人口、资源等多要素流动的大动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成渝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简述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近十年间,仅上海就有179个项目、投资1360亿元的产业向武汉、重庆等城市转移。转移产业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纺织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主。


(2)说出上海产业转移对武汉、重庆等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

云贵的喀斯特地区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下图),石漠化是指在石灰岩地区,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暴雨冲刷加强,导致地表土壤缺失,基岩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现象。



(3)说明云贵地区“石漠化”对长江流域的不利影响。
2020-11-17更新 | 617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