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中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组合复杂。图为“某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滇B.鄂C.秦D.新
2.关于Ⅰ、Ⅱ、Ⅲ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植被覆盖率降低 ②成土过程较慢 ③基岩完全裸露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①③D.②①④
3.该地土壤(     
A.土质疏松B.土体黏重C.腐殖质高D.土层浅薄
2024-03-02更新 | 699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鱼鳞坑是在较陡山坡上有序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保土能力。图为我国某地鱼鳞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鱼鳞坑多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B.河套地区C.黄土高原D.南方丘陵
2.鱼鳞坑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D.蒸发
3.鱼鳞坑品字形交错排列是为了(     
A.增强稳固性B.减少投入成本C.增加观赏性D.有效拦截径流
2024-02-27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曾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石楼县大力实施坡改梯综合整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下图是石楼县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黄土高原区位特征的是(     
A.地跨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B.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
C.由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D.由草原区向荒漠区的过渡
2.石楼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沟壑纵横B.土质黏重
C.气候湿润D.毁林开荒
3.石楼县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A.全面封山育林育草B.陡坡上修筑水平梯田
C.全部退耕还林还草D.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4 .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治理难度极大,严重阻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程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①植被覆盖率②地形状况③土壤质地④降水季节变化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水土流失不利于河流航运,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     
A.河流水量增大B.河流流速变急
C.河床不断抬高D.河流下切显著
3.水土流失对发生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降低土壤肥力B.造成土地盐碱化C.加剧河流污染D.造成土地沙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北黑土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当地高强度的农业垦殖造成了大量侵蚀沟,导致了严重的黑土流失。某研究团队分析了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演化趋势,探讨了坡度和坡向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为当地选择展开黑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和确定治理措施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下图示意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甲)和坡向(乙)的侵蚀沟沟壑密度变化(2021年),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当地坡度和沟壑密度的关系分析,可推测(     
A.9°以下为森林地带B.15°以下垦殖强度最大
C.18°以上为石质荒地D.21°以上坡面汇流最强
2.从坡向看,影响当地沟壑密度大小的主要自然因素不包括(     
A.黑土质地B.地表径流C.年降水量D.昼夜温差
3.当地黑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应选在(     
A.3°以下的东坡B.6~9左右的南坡
C.12~15°的东南坡D.18~21°的西北坡

6 . 鱼鳞坑指的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挖掘出半月形的坑穴,因其呈品字形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下图为鱼鳞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最适合修建鱼鳞坑的是(     
A.云贵高原B.两广丘陵C.大兴安岭地区D.黄土高原
2.关于鱼鳞坑的生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拦截地表水流,增强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B.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C.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恢复D.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区域气候
3.以下工程措施与鱼鳞坑最相似的是(     
A.打坝淤地B.石头方格C.植树种草D.草方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