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锦州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组织了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下图是他们调研后绘制的某地区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     
A.过度采矿B.滥垦耕地C.滥伐森林D.过度放牧
2.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高原B.江南丘陵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3.要改善该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应该(     
A.大力植树造林,恢复植被B.合理放牧,核定载畜量
C.多打水井,增加地表水源D.开垦草地,扩大农田面积线
2023-07-12更新 | 164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浑善达克沙地(下图)曾经水草丰美,20世纪后期,草场退化沙尘暴频发,植被退化为温带榆树稀树草原。21世纪初科研团队在浑善达克沙地某村设计了乔一灌一草多层次、高密度防风林。为了保证树木成活,使用生根剂处理树木。当年种植的旱柳萌芽了,次年这些树木就不再抽叶,并逐渐枯死。2002年,人们在严重退化的土地上,建起了围栏,让其自然恢复。到2008年,该村草被完全恢复,自然生长的榆树高达5-8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工树木短暂存活后逐渐枯死的原因不包括(     
A.当地土壤贫瘠、疏松B.冬季严寒,多大风天气
C.蒸发强烈,水分不足D.夏季暴雨,流水侵蚀强
2.建起围栏后短期内(1-2年)可能对浑善达克地区带来的影响(     
A.放牧面积减少B.沙尘暴消失C.生态环境恶化D.降水量增加

3 . 塔里木河干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亚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之一。塔里木河下游指大西海子水库至台特马湖河段,总长约363km,主要受干流补给。近5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自然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大西海子水库干涸。自2000年起,开始实施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工程。图示意塔里木河下游监测断面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西海子水库干涸会导致下游(     
A.土地荒漠化面积减少B.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
C.湿地植被面积增加D.沙尘灾害性天气减少
2.经过长期输水,台特马湖(     
A.水质下降B.水位更稳定C.水温上升D.湖水含盐度增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西濒大西洋,地处撒哈拉沙漠和苏丹草原之间的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土境内有2/3的地区是荒漠化土地,生态环境恶劣。为治理荒漠化,毛里塔尼亚政府与我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化治理团队展开合作。经过长期的实验,治理团队在当地建立苗圃园培育植物(包括从当地原有植物中筛选培育和从中国引进适应性植物),在乔木的基础上,增加灌木、草本植物,逐渐总结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治沙模式,使当地荒漠化得到了有效控制。下图示意毛里塔尼亚位置。

(1)从气候角度分析毛里塔尼亚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2)描述治沙团队从当地植被中筛选培育的植物特征。
(3)说明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的治沙模式的优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新疆和田至若羌铁路(和若铁路)正式开通,标志着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和若铁路长约825km,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终年无雨,全年1/3为风沙日,沙尘暴的年平均发生日数为60天,大风风速达30m/s。塔克拉玛千沙漠风向、风速变化无常,流动沙丘面积占沙漠总面积的85%。和若铁路沿线建设有近300km的绿色防风固沙带。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



(1)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条件对建设和若铁路的不利影响。
(2)指出和若铁路建成运营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效益。
(3)推测沿线采取的防风固沙措施。
2023-02-08更新 | 77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乘火车沿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时,看到图中所示的草方格沙障景观。该种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B.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C.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2.在腾格里沙漠地区,牧民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东居延海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泊,于1992年彻底干涸,导致湖区生态恶化,成为沙尘暴的源头之一。为恢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从2002年开始,黑河流域各水利工程联合起来,在每年的春、秋季定量向下游的东居延海实施生态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东居延海湿地面积由裸水水面和挺水植物水面两部分组成。挺水植物是指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的植物类型,其常分布于水深0~1.5m的浅水区及潮湿的岸边。图左示意居延海及黑河流域位置,图右示意2000~2015年东居延海湿地、挺水植物及裸水水面面积逐年变化。



(1)说明干涸的东居延海成为沙尘暴源头的原因。
(2)简述2010年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东居延海裸水水面面积变化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2010年以后入湖水量持续增长,但湿地面积无相应增长趋势,分析可能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围栏封育和不同强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对生物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B.高寒草甸生根条件低
C.灌丛热量需求小D.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快
2.不同放牧强度下,对深层土壤地下生物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放牧畜种B.地下水位C.物种根系D.土壤肥力
2022-12-15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

9 . 林带胁地效应是指农作物因靠近防护林带而生长不良的现象。准噶尔盆地南部某农耕区主要种植棉花(喜光耐旱的深根作物),农田防护林带多选种杨树(植株高大、主根与侧根发达的乔木)。后来,该农耕区改漫灌为滴灌,林带胁地效应明显加剧。为保障棉田产量,当地农民在防护林带与棉田之间深挖沟,并在沟壁处置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变灌溉方式之前,该农耕区中林带胁地效应最明显的棉田位于(     
A.东西走向林带的北侧B.南北走向林带的东侧
C.南北走向林带的西侧D.东西走向林带的南侧
2.挖沟置膜后棉田产量得以保障,主要是因为该措施能够(     
A.促进棉田土壤盐分排出B.阻断林带根系向棉田延伸
C.防止棉田水分向林带流动D.收集雨水作为灌溉用水

10 .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向下输送,称为逆湿现象,多形成于夏季绿洲风环流系统(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荒漠)中下沉气流和上升气流交界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A.绿洲边缘的荒漠B.荒漠边缘的绿洲C.绿洲中心D.荒漠中心
2.夜晚出现逆湿现象概率大,原因可能是夜晚(     
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B.荒漠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
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D.荒漠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3.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会(     
A.导致沙漠扩大B.改善土壤条件C.导致降水增多D.加剧风力侵蚀
2022-08-02更新 | 557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