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东居延海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泊,于1992年彻底干涸,导致湖区生态恶化,成为沙尘暴的源头之一。为恢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从2002年开始,黑河流域各水利工程联合起来,在每年的春、秋季定量向下游的东居延海实施生态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东居延海湿地面积由裸水水面和挺水植物水面两部分组成。挺水植物是指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的植物类型,其常分布于水深0~1.5m的浅水区及潮湿的岸边。图左示意居延海及黑河流域位置,图右示意2000~2015年东居延海湿地、挺水植物及裸水水面面积逐年变化。



(1)说明干涸的东居延海成为沙尘暴源头的原因。
(2)简述2010年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东居延海裸水水面面积变化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2010年以后入湖水量持续增长,但湿地面积无相应增长趋势,分析可能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辽宁专用)

2 . 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围栏封育和不同强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对生物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B.高寒草甸生根条件低
C.灌丛热量需求小D.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快
2.不同放牧强度下,对深层土壤地下生物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放牧畜种B.地下水位C.物种根系D.土壤肥力
2022-12-15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辽宁专用)

3 . 某河流为黄河一级支流的上游,该地雨季较短,冬春季节风力尤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漫滩上的沙丘链宽窄、高低呈季节性变化。图甲示意该河流上游河段。图乙示意该河段某年L日和M日的沙丘链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L日和M日分别是(     
A.5月中旬、9月中旬B.5月中旬、11月中旬
C.6月中旬、9月中旬D.6月中旬、11月中旬
2.图示沙丘链体积近年逐年增长,原因是该区域(     
A.河流含沙量逐年增加B.畜牧业导致沙地更疏松
C.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D.降水年际变化大且趋少
2022-01-11更新 | 1059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措施进行治理
2021-12-27更新 | 554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比例尺二千万分之一我国西北某区域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两大区域地形种类:甲地区是____,乙地区是____
(2)乙地区地形的走向是____
(3)从水体类型说,甲地区的水资源可能有以____形式存在的,而乙地区水资源可能以____形式为主。
(4)甲、乙地区位于西北边陲,其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量的差异为:____,原因是____
2021-05-22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表示(       
A.河流断流B.过度灌溉
C.土壤盐碱化D.冰川融水减少
2.推断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河流流量减少B.全球气候变暖C.经济持续发展D.人口快速增长
3.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兴修水库,增加灌溉水源的存储B.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C.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D.大力发展旅游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