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朱鹮是濒危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480—1200米的疏林地带,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飞到水田、沼泽地和溪流处,主要依靠无污染的人工或自然湿地提供食物。

材料二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了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朱鹮数量已达到7000多只。早期,为了保护朱鹮,当地耕作制度由一年两熟(夏季水稻、冬季小麦)变为了一年一熟(水稻)。后期,政府引导当地群众围绕“朱鹮”这一品牌,发展绿色产业,种植绿色有机大米,建设以朱鹮为主题的观光休闲、生态体验场所。目前,洋县累计种植有机农作物14多万亩,注册“朱鹮”商标50多种,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三下图为洋县位置图及朱鹮分布区略图。


   
(1)分析陕西洋县适宜朱鹮生存的自然原因。
(2)简述早期洋县保护朱鹮的措施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3)说明后期洋县通过朱鹮保护获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023-06-2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保护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特定区域。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首批国家公园,下表为我国首批部分国家公园及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公园名称位置
①三江源国家公园青海省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
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省、吉林省交界老爷岭南部
③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
④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省北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
1.首批国家公园中(     
A.①——湿地遍布,冻土发育B.②——草原广袤,物种丰富
C.③——地势平坦,起伏较小D.④——全年高温,降水均匀
2.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A.需加大兴建旅游设施B.应将治理大气污染作为首要任务
C.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观
2023-05-26更新 | 347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树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左图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分布图,右图为主要国家公园相对重要性评估图(评估的四个维度为生态系统独特性、自然性、生物多样性和美感质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国家公园中,自然带谱最为复杂的是(     
A.珠峰B.贡嘎山C.祁连山D.西天山
2.国家公园相对重要性评估的四个维度中,表示美感质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可可西里国家公园建设,主要着眼于(     
A.保护珍贵自然遗产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区域经济绿色发展D.全民公益休憩娱乐
2023-05-06更新 | 43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4 .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我国在西双版纳划定了亚洲象自然保护区,但近年来保护区内的大象频频“出圈”,2020年一个象群更是一路向北奔到昆明地区,目前已平安回归栖息地。下图为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范围及北迁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野生亚洲象频频“出圈”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化,适宜生存区缩小B.象群数量增加,生存空间不足
C.水源短缺,寻找充足水源地D.保护区破坏严重,食物来源减少
2.本次野生亚洲象能长距离“出圈”并平安回归栖息地主要得益于(     
A.沿线食物充足B.沿线地形平坦C.人类保护加强D.野象破坏较小
2022-05-30更新 | 34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某自然保护区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K处设施的主要功能是(     
A.供周边居民通行B.防止山洪毁坏道路C.便于野生动物通过D.形成立体交通
2.K类设施的建设(     
A.需考虑经济承受能力B.科技水平是首要因素C.体现了共同性原则D.应该多多益善

6 . 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围栏封育和不同强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对生物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优势物种及原因正确的是(     
A.灌丛,热量需求量小B.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
C.高寒草甸,耐寒力强D.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快
2.该地区放牧强度增大,地下生物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A.土壤温度降低B.地下水位下降C.植物根系减少D.土壤肥力下降
2021-09-01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地理试题

7 .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按类型结构划分共有4类,分别是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草原草甸。近年来,山西省通过不断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建设生态廊道、减少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等措施,使得省内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下图为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均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势B.河流水源C.行政政策D.保护对象
2.山西省在分隔的保护区之间大力建设生态廊道的直接目的是(     
A.构建生态网络B.完善结构类型C.增加旅游收入D.美化生态环境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白鹳是迁徙性鸟类,平日常在水域岸边或开阔的沼泽地上啄食水生生物,大多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迁离欧洲繁殖地,于次年3~4月离开南非越冬地返回,迁徙途中主要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欧洲白鹳的分布范围曾经很广,种群数量也十分丰富,如今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种群数量也明显下降。下图为欧洲白鹤秋季迁徙路线示意图。



(1)欧洲白鹳多在每天10:00~15:00迁徙,分析其原因。
(2)欧洲白鹳沿图示迁徙路线依次经过的自然带有哪些?
(3)简述欧洲白鹳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
(4)鉴于欧洲白鹳种群数量下降,说一说可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2021-04-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选修)

9 . 沙漠蝗主要分布在北非、中东和西南亚的炎热沙漠地带,在降水充足等合适的天气条件下蝗虫数量会大量增加。2019年12月以来,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等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源头可追溯到2018年发生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两场沙漠暴雨。下图为沙漠蝗分布和迁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蝗灾的形成过程为(     
A.气候干旱→蒸发加剧→土壤缺水→繁殖加快→向周边迁徙
B.气候异常→降水偏多→利于产卵→繁殖加快→向周边迁徙
C.气候异常→风力增大→向周边迁徙→繁殖加快→虫卵增多
D.气候干旱→河流断流→土壤缺水→繁殖加快→虫卵增多
2.沙漠蝗灾的危害主要由(     
①大量物种灭绝 ②引发森林火灾
③造成生态破坏 ④威胁粮食安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本次沙漠蝗灾对我国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有(     
①高山高原的阻挡,难以飞跃②沿途天敌众多,迁徙繁殖困难
③距繁殖地距离遥远,存活率低④我国西南气候湿热,生境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常栖息于2500-5000米的永久冰雪高山裸岩及寒漠带的雪豹,是一种大型猫科肉食动物,岩羊、鹿是其主要食物,数量稀少,昼伏夜出。昂赛乡(下图)位于青海省杂多县,海拔大多不到5000米,植被茂盛,被称为“中国雪豹之乡”。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昂赛乡雪豹经常出没的地方布设红外相机,同时聘请当地牧民参与监测管理,代替专职人员蹲守进行全天候监测。



(1)分析昂赛乡雪豹数量较多的原因。
(2)牧民参与雪豹监测工作对当地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