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虫,又称“沙肠子”,动物学名称为“方格星虫”,产于沿海滩涂泥沙之中,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因为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沙虫要求的生活条件苛刻,生活的沙地要求含沙量70%以上,还要求松、粗,如果沙质太细、粘实均不利于沙虫生活;水的盐度要求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水温低则沙虫不长。


在目前盛产沙虫的海域,就以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广西北海市出的沙虫,为最顶级的,这里的沙虫广泛分布于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可捕资源面积为15.3万亩以上,原存资源量为4027吨左右。近年沙虫生存环境在恶化,海滩上的挖虫人感叹:现在的沙虫越来越难挖了,过去每天挖一两个小时,就可挖到五六公斤的沙虫,现在挖上三四个钟头,只得0.5公斤,有时更少。沙虫也特别小,收购商都不肯要。


(1)说明广西北海市盛产优质沙虫的自然条件。
(2)分析可能造成沙虫生存环境恶化的原因。
(3)说出恢复当地沙虫资源量的可行性措施。
2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雨)今天奶奶在村边的小河流中洗衣服,我(小明)帮她打伞。我发现河流中的鱼太少了,很难找到。奶奶告诉我,三十多年前来洗衣服时可以看到很多鱼,鱼又大,很多都在岸边游,现在鱼又小,又少。


请帮我解释河中鱼近几十年来减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019-05-19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
3 .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鸬鹚属于大型食鱼游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青藏高原繁殖的鸬鹚种群,一般每年9月末、10月初就开始飞离繁殖地,迁往我国东南沿海、海南岛等地越冬。近年来,一些“偷懒”的鸬鹚逗留高原也能生存。


解释近年来,鸬鹚“偷懒”逗留青藏高原的原因。
2020-06-21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段考地理试题
4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型风电场拥有数以百计的风力涡轮机,风机叶片的旋转高度范围一般在40~120米,巨大的旋转叶片往往会与利用地貌(如山脊、急坡、山谷等)上升热气流飞翔的鸟类相遇,因此鸟类在搜寻食物、捕食或迁徙途中,有极高的撞击与死亡风险。下图7示意猛禽高空飞行路径及与风力涡轮机的碰撞。



(1)在雨雾或低温天气时,鸟类和风机更易发生碰撞,请分别解释原因。
(2)说明风电场建设中保护迁徙鸟类的主要途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互花米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克隆植物,具有极强的耐盐、耐淹和繁殖能力。1979年被引入我国,之后成为我国沿海滩涂危害性最强的入侵植物。在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以较强的适应性,取代本地植物物种,形成单一优势种植物群落。

材料二:潮沟是在沙泥质潮滩(海水涨潮时淹没,退潮时出露区域)上由于潮流作用形成的冲沟。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湿地潮沟的演变与互花米草群落的扩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2012年和2020年黄河入海口东南侧互花米草入侵区及其南侧未入侵区潮沟的分布,下表示意互花米草入侵区和未入侵区潮沟形态特征。


区域

时间

总分支数(条)

总长度(102m)

平均长度(102m)

平均面积(h㎡)

入侵区

2012年

26

208.92

8.04

6.18

2020年

164

612.61

3.74

1.79

未入侵区

2012年2020年

86

938.03

10.91

5.11

121

1398.49

11.56

3.74

(1)分析我国引入互花米草的主要原因。
(2)指出防治互花米草的措施。
(3)比较互花米草入侵区与未入侵区潮沟发育差异,并说明互花米草群落对潮沟的影响。
(4)研究表明,在互花米草缓慢扩张时期,高而浓密的互花米草制约潮沟继续发育。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2-06-01更新 | 43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a示意我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
2018-03-06更新 | 1180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8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豹属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属世界级濒危物种。1954年,曾有一只雪豹在贺兰山被猎捕,之后近70年,再没有过雪豹的确切记录。1988年贺兰山自然保护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820k㎡,多年来由于缺乏大型食肉动物,岩羊数量从当初的不足1800只,发展到目前4万只左右,马鹿种群数量也超过2000只。2021年5月和10月,科研人员分别在贺兰山不同地点用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下图)。



分析贺兰山保护区2021年出现雪豹的原因,并指出雪豹对该保护区生态功能的作用。
2022-04-21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5月)文综地理试题
8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亚洲鲤鱼长可达1.2米、重45公斤,能跃过2.4米障碍物,适应性较强,每天能摄入相当于其体重40%的水草、浮游生物或野生蚌类。20世纪70年代,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用于清除池塘中泛滥成灾的藻类和其他植物。由于洪水的原因,亚洲鲤鱼最后跑到了密西西比河中,密西西比河水质好,水草等食物丰盛,结果亚洲鲤鱼大规模繁殖。作为外来物种,亚洲鲤鱼在当地没有天敌,而美国人又普遍不吃这类鱼刺很多的淡水鱼,导致亚洲鲤鱼很快就把当地本土鱼类淘汰出局。


分析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的原因,并为当地抑制亚洲鲤鱼泛滥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1-04-25更新 | 26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椰树原产于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树高20~30米,树叶呈扇形,宽2米,长可达7米,被称为“树中之象”。海椰树约长20年后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重量可达20千克,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目前,只有普拉兰岛的五月谷还有4000多棵海椰子树,已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海椰树周身是宝。树叶可用来编织席子、篮筐、帽子等日常用品;椰壳质硬有光泽,可加工成盘、杯等容器,还可雕刻上花纹,加工成精美的手工艺品;果汁香醇可口,是上好的甜食;果肉可做汤料并具有药用功效。下图为普拉兰岛及库瑞岛位置示意图。

(1)推测普拉兰岛的气候特征及降水类型。
(2)试解释普拉兰岛海椰树难以向岛外自然传播的原因。
(3)分析当地海椰子加工业不发达的原因。       
(4)有人建议在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扩种海椰树,试说明提出此主张的理由。

10 .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19更新 | 179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