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朱鹮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一般4~5月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后因环境恶化等原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当时世界唯一的7只的野生朱鹮种群,随后中国建立洋县朱鹮保护站,2002年建立陕西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我国30多年的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朱鹮数量迅速增长,种群质量稳步提升,逐渐摆脱了濒危的局面,2017年底已达2 600余只,但朱鹮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难题。

目前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面积约37549公顷,包括核心区(11390公顷)、缓冲区(9930公顷)和实验区(16229公顷)三部分,由朱鹮梨园、朱鹮生态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其中朱鹮生态园是集科研、教学、观赏、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如今,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采观光,游客可以随时见到人工繁殖的珍稀朱鹮。


(1)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
(2)说明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3)简述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江豚(下左图)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食物以鱼虾为主,靠声呐来进行捕食和探路,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1000只,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及省、市级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分别制定和实施不同的保护与管理措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湖北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保护区(下右图)是重要的迁地保护区之一。

      
(1)从人类活动影响江豚栖息地角度,说明其濒危的原因。
(2)解释建立不同级别长江江豚保护区的原因。
(3)简析在长江故道建立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优势。
2023-07-16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多样性的主体为指定区域内的全体植物、动物和由其构成的各类生态系统等。澳大利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老大陆的特殊进化过程,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性极高。但自18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累计引进130多种外来物种,很多已经成为危害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有害入侵物种。其中兔子于1859年引进,1881年已基本蔓延至整个新南威尔士州,1883年该州颁布澳大利亚第一部针对该农业害兽的《兔子滋扰法》。近200年来,澳大利亚有百余种动植物灭绝,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二严重的国家。


(1)简述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兔子成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害兽的主要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困难。
2023-08-08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综合题变式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a示意我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
2018-03-06更新 | 1180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型风电场拥有数以百计的风力涡轮机,风机叶片的旋转高度范围一般在40~120米,巨大的旋转叶片往往会与利用地貌(如山脊、急坡、山谷等)上升热气流飞翔的鸟类相遇,因此鸟类在搜寻食物、捕食或迁徙途中,有极高的撞击与死亡风险。下图7示意猛禽高空飞行路径及与风力涡轮机的碰撞。



(1)在雨雾或低温天气时,鸟类和风机更易发生碰撞,请分别解释原因。
(2)说明风电场建设中保护迁徙鸟类的主要途径。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境一般指生物栖息、繁衍、迁徙的场所。生境廊道是指连接破碎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的带状空间。位于雅安片区的大相岭山系泥巴山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了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因此有必要建设大熊猫生境廊道。有研究认为廊道宽度以一只大熊猫自由活动领域的直径约2.3~2.9km为宜,这样才能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但是,生境廊道建设面临挖笋、采药等人类活动干扰。下图为生境廊道建成前泥巴山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布。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画出生境廊道的最合理位置。
(2)20世纪70年代108国道建设、运营,大熊猫栖息地受到影响;2012年雅西高速泥巴山隧道建成通车,大熊猫栖息地的生境得到改善。请分别说明原因。
(3)请提出泥巴山大熊猫生境廊道的保护措施。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曾是一处草丰林茂、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由于清末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至建国初期已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塞罕坝林场设立,经过三代造林人的努力,塞罕坝现有林地106万亩,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生维管植物600多种,野生动物100多种,珍稀濒危动物有黑鹤、金雕等。2007年5月,塞罕坝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为塞罕坝林场位置示意图。



(1)分析塞罕坝演变成沙地的原因。
(2)指出塞罕坝植被覆盖率提高对当地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的具体影响。
(3)列举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
2022-05-13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安丘市、高密市、诸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主要分布在青海湖中水域较浅的西北部。每年春夏之交,湟鱼需洄游到淡水河中产卵繁衍。20世纪50年代前,青海湖湟鱼资源非常丰富,但近年由于人类活动干扰,湟鱼数量锐减,已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材料二:有关数据表明,自1961年以来,青海湖水位变化明显,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材料三:下左图为青海湖水系分布示意图,右图为1961-2021年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变化趋势图。



(1)试分析湟鱼主要分布于青海湖西北部的自然原因。
(2)简析布哈河上的河坝对湟鱼生存的不利影响。
(3)指出自1961年到2021年以来青海湖水位变化特点,并推测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变化的人为原因。
(4)简述青海湖面积扩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

9 .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2-02-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及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上的内流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成湖初期,青海湖是一个大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青海湖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材料二2020年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资料监测显示,4月下旬,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543平方公里,较上年同期增大28平方公里,较近10年(2010至2019年)同期平均偏大164平方公里。

材料三湟鱼是裸鲤的俗称,是青海湖中的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年5月到8月,湟鱼都会沿着河流溯流而上,进入到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群鸟猎鱼”等奇特的景观。湟鱼洄游距离越远,幼苗在淡水中生存时间越长,其成活率就越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达到199000吨的最高值,到2002年只有2592吨。湟鱼生长缓慢,恢复困难,近年来青海省把青海湖渔业资源修复作为青海湖生态建设的核心任务,不断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力度,已累计放流青海湖湟鱼1.56亿尾。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监测数据,2020年青海湖湟鱼资源蕴藏量恢复到10.04万吨,较上年增加0.74万吨。

材料四下图示意青海湖晚更新世以来湖岸线变化(图a,20世纪70年代数据,晚更新世→全新世→现代,从早到晚)、青海湖流域示意图(图b)和青海湖现代湖流运动示意图(图c)。



(1)结合图a和材料,说明从晚更新世以来青海湖面积变化特点,并指出近年来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
(2)结合图b图c,指出影响青海湖湖流流向的主要因素。
(3)说出阻碍湟鱼洄游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湟鱼在维护青海湖水鱼鸟共生系统中的作用。
2021-10-12更新 | 38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