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2014年10月,青海正式启动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2017年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确认为世界自然遗产。下图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规划图。



(1)说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
(2)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却成为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的乐园,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3)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冰川、湖泊众多。请说明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023-06-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2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2021年5月29日电,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逛吃、北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象在我国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该保护区并非连成一片,而是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子保护区组成。连接昆明和泰国曼谷的昆曼高速公路由北至南穿过保护区及其附近地区,对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和种群迁移有很大的影响。下图示意2014年亚洲象在我国的栖息地。


      
(1)亚洲象栖息地主要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谷地带,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的人为原因。
(3)从道路建设的角度,提出保护野生亚洲象的措施。

3 .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是长江的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报告显示:长江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水质呈整体恶化趋势以及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等方面。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长江沿岸的排污量增大,水质恶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B.三峡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影响了生物的洄游
C.流域内的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D.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使长江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
2.在2018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8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长江病了”的根源在于(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2月3日,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昆万铁路建成运营通车,结束了老挝境内几乎没有铁路运营的历史。该铁路北起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下图),是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实现陆上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桥梁和隧道占比超过60%。该铁路部分路段在穿过野生亚洲象栖息地时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护其生存环境。



(1)分析中老昆万铁路桥梁和隧道占比高的自然原因。
(2)为保护野生亚洲象生存环境,说明中老昆万铁路部分路段穿过其栖息地时可采取的措施。
(3)未来中老昆万铁路若在图示区域寻找出海口,请你以万象为起点,提出一条出海通道建议并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
2021-09-22更新 | 572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文)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斑海豹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栖息在辽东湾一带,栖息的环境主要是海水、河水、浮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泥沙滩、岩礁和沼泽地等。斑海豹生性胆小机警,皮毛名贵。每年1—3月繁殖,产崽在浮冰上,以各类鱼虾为食。近年来,我国斑海豹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下图为辽东湾斑海豹分布示意图。



(1)分析辽东湾冬季易结冰的原因。
(2)分析斑海豹栖息于辽东湾的主要自然条件。
(3)指出斑海豹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保护斑海豹的措施。

7 .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由于森林覆盖率高,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也相当丰富。保护区内分成2个核心保护区、2个缓冲带、1个实验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保护区保护对象属于(     
A.森林生态系统B.濒危野生动物C.濒危野生植物D.地质遗迹
2.保护区功能区中(     
A.核心区保护最好,严格禁止进入B.缓冲带主要用于旅游和探险
C.实验区设施完善,利于科学研究D.实验区中珍稀动植物最集中
3.保护区建立,可以(     
A.增加当地人就业机会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增加保护区物种数量D.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021-08-14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2
8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大洲岛位于海南岛东南海面,岛上分布有数以万计的花岗岩裂缝(岩洞),野生动物繁多,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种类丰富。金丝燕喜欢栖息于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大洲岛是我国主要的金丝燕栖息地,当地盛产的燕窝在古代曾是贡品。现该岛金丝燕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下图示意大洲岛地理位置。



(1)指出大洲岛成为金丝燕栖息地的有利条件。
(2)说明大洲岛金丝燕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原因。
2021-05-23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云南成为世界“基因宝库”的条件有(     )
①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分布着各种地表形态
②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生物物种的天然庇护所
③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居民的环保意识强烈
④交通闭塞,资源无法开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造成云南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大规模的商业利益造成生物物种濒危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
③一些外来物种入侵,也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
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存储量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5-13更新 | 336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朱鹮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一般4~5月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后因环境恶化等原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当时世界唯一的7只的野生朱鹮种群,随后中国建立洋县朱鹮保护站,2002年建立陕西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我国30多年的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朱鹮数量迅速增长,种群质量稳步提升,逐渐摆脱了濒危的局面,2017年底已达2 600余只,但朱鹮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难题。

目前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面积约37549公顷,包括核心区(11390公顷)、缓冲区(9930公顷)和实验区(16229公顷)三部分,由朱鹮梨园、朱鹮生态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其中朱鹮生态园是集科研、教学、观赏、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如今,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采观光,游客可以随时见到人工繁殖的珍稀朱鹮。


(1)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
(2)说明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3)简述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