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2022·广东佛山·一模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主要生长在水流稳定、风浪较小、光照充足、水质洁净的热带海域,其遗骸和其它生物的碳酸钙骨骼一起堆积形成珊瑚礁。一般认为,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极难有珊瑚礁存在。2016年,海洋学家在亚马孙河入海口发现了面积达9500平方公里的珊瑚礁群(下图),其属于新型的珊瑚礁系统,内部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且面临较多威胁。



(1)指出图示海区珊瑚礁的分布特点。
(2)从水体稳定性的角度,说明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利于珊瑚生长的特殊环境。
(3)与南部相比,分析亚马孙河口北部珊瑚礁群落多样性较低的自然原因。
(4)推测油田开采对该海域珊瑚生长可能造成的威胁。
2022-01-22更新 | 1317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B卷·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2)

2 .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海岸。

完成问题。
1.我国引进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滩护岸B.消除海滩污染C.增加鱼饵D.防止航道阻塞
2.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滩涂大量减少
③海水质量下降④滩涂养殖条件改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01-09更新 | 4905次组卷 | 48卷引用: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综合训练
2018·全国·高考真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选修6:环境保护】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2018-06-09更新 | 7020次组卷 | 34卷引用: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真题训练】-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022·山西吕梁·一模

4 . 冬候鸟指冬季飞往气候较暖地区(纬度较低地区)过冬,次年春季飞往纬度较高地区繁殖,幼鸟长大后,又飞临原地区越冬的鸟类。夏候鸟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个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原地区的鸟类。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对兰州市中心城区银滩湿地公园、兰州植物园、白塔山公园(典型的人文公园)和五一山省级森林生态公园个公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5种。下图为调查区域鸟类居留型占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兰州市的冬候鸟最可能来自(     
A.云贵高原B.加拿大C.西伯利亚D.南亚
2.与其他三个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相似度最低的是(     
A.银滩湿地公园B.兰州植物园C.白塔山公园D.五一山省级森林生态公园
3.留鸟占比最高的公园最可能是(     
A.银滩湿地公园B.兰州植物园C.白塔山公园D.五一山省级森林生态公园
2022-01-26更新 | 1895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B卷·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下·山东·阶段练习

5 .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下图为“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三大生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区都有准确的边界B.生态区是按照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
C.生态区都是根据单一指标划分D.生态区的内部特征绝对一致
2.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是世界高原特有生物的集中分布区,其生物多样性的成因有(     
A.地貌地形复杂多样B.气候高寒缺氧C.冰川冻土广布D.全球气候变暖
3.关于图中北方防沙带建设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地表秸草覆盖②大力进行植树造林
③禁止滥开垦、滥放牧和滥樵采④加强风沙源生态修复和退化林带修复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3-03-19更新 | 741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一章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新加坡着力建设“亲生物城市”,赋予不同层次的生态空间以不同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对现有的4处自然保护区进行严格的保护,并在其周边建立自然公园作为居民休闲的主要空间,同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规划、建成约170千米的自然道路(种植有特定乔木、灌木和草类)将各生态空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和其他绿地为主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下图示意新加坡部分生态空间及自然道路的分布。



(1)简述新加坡在自然保护区周边建立的自然公园应具备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
(2)说明自然道路在新加坡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出规划这些自然道路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3)结合新加坡“亲生物城市”建设经验,阐述你的两点感受。
20-21高一上·内蒙古·期末

7 .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下图为我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当地(     
A.水土流失多发B.河流水量锐减C.生物多样性减少D.洪涝灾害多发
2.云南是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的“植物王国”。下列自然带不易在云南发现的是(     
A.高寒荒漠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
2022-02-28更新 | 1483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能力提升卷)-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8 .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下图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     
A.陕、甘、宁B.川、陕、甘C.青、川、甘D.川、陕、渝
2.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A.旅游教育B.资源开发C.科学研究D.生态保护
3.从体验角度推测寒假期间最不适宜游览(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B.大熊猫国家公园
C.三江源国家公园D.武夷山国家公园
2022-05-24更新 | 1407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A卷·单元考点)-【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9 . 【地理——选修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线天”是鄱阳湖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06-09更新 | 5064次组卷 | 3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单元测试

10 .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19更新 | 1799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一章 素养拓展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