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的人口分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图中数字为我国居民身份证号码前两位数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编制的依据及目的分别是(     
A.行政区的经济水平、促进经济发展B.行政区的方位特征、方便行政管理
C.行政区的生态状况、保护生态环境D.行政区的民族状况、保护传统文化
2.统计某行政区现住居民身份证号码信息,可以准确获取该行政区的人口信息有(     
①自然增长率②老龄化水平③迁移流动④性别结构⑤文化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2022-05-08更新 | 1740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D.政治和经济
2.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人口分布较集中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2021-06-15更新 | 60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和年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②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
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某地②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③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2021-05-2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汉川实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10·福建·三模

4 .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下图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B.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南迁移趋势明显
C.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西迁明显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迁移没有关系
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A.江南丘陵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
2019-01-30更新 | 4890次组卷 | 6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十堰市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根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
D.是我国人口的分界线
2.图中字母所在地区与下列民俗文化相关错误的是(       
A.②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B.①地是朝鲜族的聚居区
C.④地有傣族庆典泼水D.③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7 . 下图为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分布图,其数值越小,代表文化多样性越少。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在0.0222—0.0953的省区有
A.赣、皖、晋、鲁B.苏、陕、冀、湘
C.川、甘、藏、吉D.黔、琼、鲁、豫
2.图中文化多样性指数最大的五省区,其共同成因是
A.地形起伏大B.民族类型多样C.人口数量多D.气候类型多样
8 . 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乙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海拔每隔100 m的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分布图。据此完成各题。

1.与图甲实际人口分布状况不吻合的是(  )
A.本区的人口分布的基本态势是北疏南密
B.本区人口疏密与地形有一定关系
C.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对本区人口分布影响不大
D.人口主要集中在热带雨林带
2.图乙表明(  )
A.本区的人口总量接近3 500万
B.在海拔2 000 m左右,人口数量较多
C.在海拔2 000 m左右,流域面积较小
D.人口数量随海拔变化呈现均衡分布
3.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与流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的是(  )
A.水田数量B.年降水量
C.水能分布D.日照时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