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该电池分别以铝和石墨为电极,用AlCl和有机阳离子构成的电解质溶液作为离子导体,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铝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B.放电时,有机阳离子向铝电极方向移动
C.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Al+7AlCl-3e-=4Al2Cl
D.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Cn+AlCl+e-=CnAlCl4
20-21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2 . 以铁片和铜片为电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电子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片溶解1mol,铜片上析出1mol H2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量质量相等
C.铁片溶解2g,铜片上析出1g H2
D.铁片溶解1mol,硫酸消耗1mol
2021-09-10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讲 原电池-2020-2021学年秋季班高一上学期化学教材知识点精讲练(沪科版)
3 . 法国格勒诺布尔(Grenoble)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的研究小组发明了第一块可植入人体为人造器官提供电能的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其基本原理是葡萄糖和氧气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6H12O6+6O26CO2+6H2O(酸性环境)。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物燃料电池中正极为输入葡萄糖的一极
B.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消耗1mol氧气时转移4mol电子,H+向负极移动
D.提高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的效率,可能使其在将来可以为任何可植入医疗设备提供电能
2021-06-06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B 素养拓展区
4 . 已知,现用燃料电池电解尿素的混合溶液制备氢气(c、d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池中的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B.b电极是正极,且反应后该电极区减小
C.每消耗,理论上产生(标准状况下)氮气
D.反应过程中电子的流向为a→b→c→d
2020-10-26更新 | 5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过综合 章末素养综合检测
5 .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种室温电池。该电池吸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吸收的中,有转化为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电极表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箔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每吸收,转移电子数为
C.正极反应式:
D.通过电解质移向
2020-09-13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章 综合检测
6 .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Fe、Cu、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B.由Al、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C.由Al、Mg、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H2O
D.由Al、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2020-08-27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1.2.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练习《新教材同步备课》(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7 . [双选题]铝-空气原电池通常以溶液或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溶液或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均为
B.以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C.以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D.以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的电极反应
8 . 将X、Y用导线连接插入Z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导线有电流通过,同时X变粗,Y变细。则X、Y、Z可能分别是下列中的(  )
A.Ag、Zn、AgNO3溶液B.Cu、Zn、硫酸铜溶液
C.Zn、Cu、稀硫酸D.Fe、Ag、CuSO4溶液
2018-10-07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鲁科版高二上学期化学选修一:检测题(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