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6 道试题
1 . 电化学制氢是实现氢经济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近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充电锌—肼()电池,采用双功能电催化剂实现了独立的析氢反应,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左侧电极反应式:
B.充电时,右侧电极反应式:
C.电池工作时,可同时在右侧生成
D.放电时,每转移,可产生标况下气体
2 . 近期,我国报道了一种新型电池,为的治理和再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下列有关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电路电流的方向:b极→电流表→a极
B.b极的电极反应:
C.电解液中向b极附近迁移
D.当外电路通过1mol时,b极质量增加7g
22-23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3 . 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同时废弃的电池随便丢弃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中所用的是纽扣式微型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工作时电池总反应为Ag2O+Zn+H2O=2Ag+Zn(OH)2
①工作时电流从_______极流向_______极(填“Ag2O”或“Zn”)。
②电极反应式:正极:_______,负极:_______
③工作时电池正极区的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氢镍电池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镉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为H2+NiO(OH)Ni(OH)2。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正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23-01-31更新 | 1373次组卷 | 1卷引用:6.1.2 化学反应与电能——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4 . 镍钴锰三元材料中为主要活泼元素,镍钴锰电极材料可表示为,通常简写为三种元素分别显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元素最先失去电子
B.在材料中,若,则
C.可从充分放电的石墨电极中回收金属锂
D.充电时,当转移电子,两极材料质量差为
5 . MFC-电芬顿技术不需要外加能量即可发生,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OH)处理有机污染物,可获得高效的废水净化效果,其耦合系统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池中H+移动的方向从M室到N室
B.电子移动方向为a→Y,X→b
C.乙池的可在酸性较弱的环境中使用
D.Y 电极上得到双氧水的反应为 O2 + 2e- + 2H+ =H2O2
2021-09-30更新 | 2234次组卷 | 8卷引用:第8周 周测卷-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周测与晚练(新高考专用)
6 . 几种离子在水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的氧化性:
B.反应(1)中,每生成,转移3mol电子
C.将反应(2)设计成原电池,向负极迁移
D.反应生成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022-03-06更新 | 106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 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7 .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水系可逆Zn-CO2电池,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图中的双极膜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2一定是碱性溶液
B.充电时,每生成标况下11.2 L O2在阳极可生成65 g Zn
C.放电时,1 mol 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 O2+ 4OH-+ 2H2O= 2
2023-03-07更新 | 102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8 . 如图,某液态金属储能电池放电时产生金属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从外电路进入M电极
B.放电时,由M电极向N电极移动
C.充电时,N电极反应为
D.可用LiCl和KCl水溶液代替熔融LiCl和KCl
9 .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如图是高铁电池的模拟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被氧化,转移3mol电子
C.放电过程中负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D.盐桥中盛有饱和KCl溶液,此盐桥中氯离子向右移动
10 . 一种电化学“大气固碳”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充电时,通过催化剂的选择性控制,只有Li2CO3发生氧化,释放出CO2和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2Li-2e+CO=Li2CO3
B.图中Li的移动方向是充电时的移动方向
C.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为C+2Li2CO3-4e=3CO2+4Li
D.该电池每放、充4mol电子一次,理论上能固定1molCO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