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A.农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D.奴隶的辛勤劳动
2 . 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走向早期国家形态的前夜,自北向南发现了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文明因素各有千秋,特色鲜明。如图主要展现了(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B.华夏文明演进的不同路径
C.中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D.南北文化系统的孤立发展
2023-01-25更新 | 221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应增加玉石时代,并称之为“方国”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中首领“惟玉为葬”“以玉为礼”,较为复杂的玉器组合只出现于大型石棺墓内。由此可见,玉石时代的特征是(     
A.经济生活经历了第一次革命B.阶级分化明显,孕育国家雏形
C.奠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D.崇尚敬天保民,形成礼乐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泰安大汶口墓地有4个墓群,代表4个父系家族。墓群之间存在一定差别,较富有的墓群随葬品平均数量要高出相对较差墓群的数倍。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     
A.王位世袭B.铁犁牛耕C.地主阶级D.财产私有
2022-07-17更新 | 585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出土的精美玉器,虽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墓主人的身份,但主要是将文化统一到对神的认同上;而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尤其是陶寺文化,用作防御外侵的城池取代了大型宗庙。由此可以推知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接续发展B.务实致用成为文化社会重要特征
C.原始社会依仗神灵崇拜凝聚族群D.异域史前文明之间存在政治攻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神树、大立人、面具与中原文化迥异。但在此发现的“将军盔”(即熔铜的坩埚)的样子同殷墟第一期的非常相似;铜罍同陕西城固发现的商代铜罍几乎没有区别,连花纹的作风都一样。这些都说明了
A.当时古蜀国地区已纳入商代版图B.当时的政治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
C.古蜀文明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影响D.青铜制造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出生”中的“瓜瓞”即为葫芦。彝族古歌《梅葛》记载: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这体现了(       

A.先民文化基因的相似B.跨地域农产品的交流
C.早期国家意识的产生D.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
2022-02-21更新 | 724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旧石器时代盛行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等,新石器时代盛行磨制石器,常见的有斧、刀、镰、犁等。这变化反映了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A.早期生产工具受自然条件限制B.早期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C.早期农业生产工具已发展成熟D.早期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阶段,良渚的先王们,率众来到太湖之滨,他们修城筑坝,琢玉祭天。玉器被少数有较高地位的人掌握在手中,逐渐成为王权、神权和军权的象征。良渚玉器的这一特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形成B.远古先民的审美需要
C.王权与神权的分离D.社会等级的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考古学者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各遗址中发现:收割工具成倍增长,窖穴容积增大、数量增多,装粮食的大型陶瓮开始出现。这些信息反映了当时
A.粮食作物的增多B.陶器的大量使用
C.原始农业的发展D.新石器种类繁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