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山西运城自古以来就有“黄帝正妃娘祖养蚕纵丝”的传说。在运城下辖的夏县西阴村遗址,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出半枚碳化的蚕茧,201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又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和陶例蚕蛹。据此可知,传说(     
A.依赖历史文献的印证B.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D.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2 . 黄土高原北部的石峁古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峁居民利用谷物发芽和酒曲等方法,酿造出以黍、小麦、水稻、百合、芡实、野豌豆等为原料的多种酒类,其酿造方法和原料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中游地区基本一致。这一现象反映出(     
A.原始农业的多地起源B.生产领域的专业分工
C.区域文化的传播交流D.酿酒技术的发展成熟
3 . 考古学家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巴蜀文化的代表)出土的青铜器中,不仅发现了黄河流域商朝和周朝装饰风格的云雷纹,而且还见到了与淮河上游安徽阜南县出土的龙虎尊(商王盘庚下令铸造)相似的造型和装饰。这些发现说明了商周时期(     
A.商周王朝对四川实施了有效管辖B.巴蜀文化影响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C.青铜器物是长途贸易的主要商品D.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和祭祀用的丝绸。而对新发现坑中的73份碳屑样品进行碳14年代检测,初步判定其中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
A.反映出当时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B.体现出社会等级分化初步显现
C.说明考古发掘就能还原真实历史D.丰富了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认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在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住所和贮藏坑大多是分立的,用于存放东西的灰坑处于住所之外;而在后期,贮藏室往往置于卧室的内侧或下方,得到严密的保护。这一变化体现了
A.天下为公B.父权至上C.货力为己D.宗法形成
2022-05-07更新 | 898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自北向南出现的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该图展现了(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B.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D.南北文明各自孤立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是崧泽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中有东、西两处墓地群。东区都是些小墓,西区主要是规模较大、随葬品较多的大中型墓,大墓随葬品包括玉石饰件、石钺、凿、锛等。此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出现(     
A.等级森严的丧葬礼制B.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D.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
2023-02-19更新 | 45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暨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距今约1.32万年的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出土遗物1000余件,火塘3处。这些遗物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还有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其中陶片有穿孔痕迹,穿孔内壁较平整,蚌器上也见有规整的穿孔痕迹。该遗址的发现(     
A.为研究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佐证
B.表明当时制陶技术领先世界
C.实证了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准确时间
D.印证渔猎是食物的唯一来源
9 . 成都金沙遗址市是一处商周时代遗址,是古蜀王国的都邑。出土了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文物。其中,玉璋最早流行于夏朝时期的黄河流域。夏朝后人就把玉璋进行扩散传播,玉璋成为了古蜀文明最核心的礼器。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有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B.金沙文明属于奴隶社会先进文明
C.古蜀国完全继承了夏的礼制观念D.金沙文明与良渚文化的联系密切
2023-03-03更新 | 441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红山文化玉猪龙与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龙,从原始龙图腾崇拜的相似之处,可反映出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格局B.红山文化决定殷商的图腾崇拜
C.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频繁D.红山地区成为殷商王朝的方国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