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石家河遗址,距今约6000到4000年,其核心区域遗址有40余处,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跨度最长的史前聚落遗址群。在位于石家河古城中心的三房湾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厚胎红陶杯残件: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谭家岭遗址,发现了9座瓮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随葬,出土的240余件玉器类型丰富、造型奇特,表面有精美的线刻图案、复杂的透雕和细如针尖的钻孔。由此可知,该聚落遗址群(     
A.居民种植水稻,学会养蚕缫丝B.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
C.社会分工细化有发达的手工业D.氏族间联络紧密形成部落联盟
2024-05-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浙江浦江发现的距今11000—9000年的文化遗址,面积达2万平方米,发现有深70厘米的储藏窖穴、干栏式建筑柱洞、许多陶器、磨制石器等;陶器中夹杂大量驯化水稻颖壳;还出土碳化稻米、稻壳、小穗轴等,样品总量达5万余个。以上考古发现(     
①说明长期定居的聚落出现   ②反映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③证实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④体现社会的等级礼仪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4-30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1)(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遗址在二十世纪80年代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由于具备了“全面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这三个条件,故考古学家称之为“华夏第一村”。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00年发现于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距今11400多年,根据其年代、定居及与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被专家认定为中国最早的村落,号称“中国远古第一村”。2021年也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随着考古的深入,最新的“中国远古第一村”可能出现于距今15000年左右的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对以上的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史学研究应该以时间的久远作为事实结论
B.学者需借助考古发现及科学研究等认定事实
C.唯有考古发掘才能完全认识历史的真相
D.历史研究应以权威人士的认知为主要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有一种器物被古代典籍大量记载。《周礼·考工记·玉人》释为:“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东汉《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郑玄补注《周礼》时说:“,八方象地”。南唐徐错释讲:“状若八角而中圆”。《说文解字》,以“,瑞玉,大八寸,似车缸”。该器物在哪里被大量发掘(     
A.牛梁河B.姜寨C.仰韶D.良渚
2024-04-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距今约8500年前的贾湖遗址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中有53座半地穴式房址,陶窑11座,墓葬445座,出土陶、石、骨等文物及文物标本5000余件,骨笛30支,契刻符号17例等。下列选项中,对该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A.是我国旧石器时代定居生活的例证B.该村落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C.该地居民已有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D.该地居民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精神生活
2024-04-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墓出土的蚌塑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蚌塑龙形,把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推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据此推断,西水坡遗址(     

A.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
B.原始农耕已产生,种植水稻
C.工具材质以石、木、铜为主
D.典型代表器物为“蛋壳陶”
2024-04-15更新 | 23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 它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两大重要河流——黄河与长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两大河流域留有大量的文化遗存。下列选项中,均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
A.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C.兴隆洼文化、龙山文化D.石家河文化、红山文化
2024-04-12更新 | 25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兴隆洼遗址的人们(     
A.开始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B.搭建了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
C.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D.建造祭坛和神庙,制造各种精美玉器
2024-04-10更新 | 22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2023年3月,“生命的礼赞——红山文化艺术展”在厦门华侨博物院正式开幕。精选120余件(组)展品,12种玉器类型进行展示,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遗址属红山文化的是(     
A.牛河梁遗址B.良渚古城遗址C.襄汾陶寺遗址D.二里头遗址
10 . 仰韶文化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南达湖北,北抵内蒙古,纵横两千里,绵延数千年。在这一范围内,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其中西安半坡遗址的一个灰坑内,出土了炭化粟达数斗之多。仰韶文化的居民除了栽培以粟为主的作物外,还(     
A.烧制了彩绘陶器B.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C.开始铸造青铜器D.制作薄如蛋壳的陶器
2024-04-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