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B.刺史监察职能的强化
C.监察区域职能的扩大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022-07-21更新 | 52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赐予功臣尊崇的地位与优厚的待遇,同时实行奉朝请制度,就是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才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任官职。这些措施(     
A.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促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利于强化君主集权统治D.导致朝廷冗官现象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今四川省彭山县出土的东汉《舂米》画像砖。图上有一谷仓,图左有二人并列踏碓;右下有二人正做米与糠的分离工作。该文物可以用于印证(       

A.官营手工业技术状况B.自耕农的粮食种植与加工
C.庄园经济的协作劳动D.农业耕作方式的日益完善
5 . 汉代豪族在地方社会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如图显示了两汉时期豪族大姓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注:图中“人”是指史书上仅提一人之名姓的豪强大族,其背后也是以家族为后盾)
A.人口增长数量B.土地兼并程度C.政治中心转移D.儒学传播范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从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019-09-01更新 | 1145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A.外戚宦官专权
B.地方豪强并起
C.军阀割据混战
D.黄巾起义爆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时期划分十三州部,分设刺史,刺史担有巡视监察官员和豪强之职,并可向朝廷推举秀才;东汉时期,州逐渐变成了凌驾在郡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刺史甚至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等大权。 这一转变(     
A.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B.埋下了军阀割据的严重隐患
C.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监察D.导致察举选官制度完全失效
2024-03-15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曾“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但遣往州郡的官员核垦田时普遍遇到阻挠,故检验工作未能完成。此后东汉政府再未核验土地。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得到遏制B.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曹操描述当时的状况:“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
A.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B.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
C.西晋中期的八王之乱D.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
2021-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