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中期,戴德编著的《大戴礼记·本命》关于离婚原则有这样的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七去三不去”的离婚原则
A.受社会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B.意在维护女子权益
C.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D.加剧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时,孔安国把《论语》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注为“道谓礼乐也,乐以和人,人和则易使”。东汉时,马融把《论语》中“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为“道,谓为之政教”。由此可见,他们
A.希望恢复周朝礼乐制度B.把民本思想转化为了政治实践
C.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融汇了先秦诸子百家政治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史载,东汉章帝时大旱,侍御史孔子丰上疏说,皇帝像照顾伤病的人一样关心百姓,“而不幸耗旱,时运之会耳,非政教所致也。”建议皇帝像当年商汤遇到灾年时那样“因自责,省畋散积,减御损食”,“天子纳其言而从之,三日雨即降”。孔子丰的上疏
A.理清了时运与政教的关系B.反映出统治集团重视民本思想
C.印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意在宣扬商汤治国理政的智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据《汉书》记载,公孙弘年四十余学《春秋》杂说,六十岁时“以贤良征为博士”,后来官至丞相,位列三公。“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于是汉武帝下诏以“德盛者获爵尊”“文德以行褒”之名“封丞相弘为平津侯”。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影响官僚政治B.贵族政治影响深远
C.丞相权力遭到极大削弱D.察举制度日益完善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均输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下面是对话的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文学之士
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取得供给)者……通委财(流通囤积货物)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愿罢盐、铁、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汉代盐铁政策辩论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先秦阴阳家认为政治教化必须与所属德行相配。汉昭帝时,泰山有大石自立,昌邑有枯树复生,董仲舒的再传弟子眭弘根据这种异象建议昭帝禅位。汉元帝时,司隶校尉盖宽饶上书,指当时“圣道渐废,儒术不行”,君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建议元帝禅位。成帝时的谷永,亦向皇帝提出禅位建议,甚至汉哀帝本人亦曾提议禅位给董贤。这反映了
A.汉代儒学的粗鄙B.汉朝政局的动荡
C.统治阶级的昏庸D.西汉后期人心思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历史文献对先秦至两汉不同时期儒生区域分布状况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献记载内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约占58.44%;卫宋陈楚吴人十二人,约占15.58%;秦人二人,约占2.60%;籍贯不明者十八人,约占23.38%。
《史记·儒林外传》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三十九人,其中,齐鲁人二十八人,约占71.79%;燕人、砀人、温人、广川人、雒阳人共计七人,约占17.95%;籍贯不明者四人,约占10.26%。
《汉书·儒林传》综合西汉一代著名儒生的区域分布,齐鲁人占45.60%,其他地区约占46.11%,籍贯不明者约占8.29%。著名的儒学学者中,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甚至苍悟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辅(京畿地区)名儒约占总数的5.18%,三河(畿辅之地)名儒约占总数的5.70%。
《后汉书·儒林列传》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其他地区约占63.64%。其中,关中学者约占6.82%,河南、河内、南阳学者约占7.95%,会稽、九江、豫章学者约占6.82%,巴蜀学者约占10.23%。

根据材料指出从先秦到两汉儒生区域分布变化呈现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2-05-10更新 | 486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如表为西汉时期丞相出身统计简表。它反映了西汉
当政者高帝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
丞相数1314412352551
出身功,1功臣3功臣1功臣4功臣子3,其他1功臣子5,外戚宗室3,椽史文吏1,其他3椽史文吏3椽史文吏4,经学之士3经学之士2外戚宗室1,椽史文吏1,经学之士3椽史文吏1,经学之士4经学之士1

A.社会政局逐渐陷入动荡B.儒学政治影响不断增强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选人用人标准渐趋统一
2022-05-10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汉元帝改变了“王霸道杂用”的大政方针,片面推行儒家……宽驰的政策使封建权贵、官吏、地主们如同脱缰之马、贪残暴虐,对百姓敲骨吸髓的压榨,日益加深。哀帝、平帝相继承袭,以至政权落于外家之手,而出现了王莽篡汉的局面。西汉的衰落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已不适合当时形势B.统治者调整国家政策与措施
C.儒家思想主流地位遭到冲击D.外戚和宦官窃取权力的斗争
2022-05-08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西汉时,城市中社会教化的主要活动载体是象征皇权的坛庙、宗庙、社稷等。北宋时,秦汉、隋唐时期不被官方承认的以贤良为主体的祠庙,即为护国佑民、忠孝节义、名宦乡贤类的祠庙,成为百姓日常生活各方面的教化典范。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发生异变
C.社会治理强调法治与礼教并举D.社会教化趋于平民化和世俗化
2022-05-07更新 | 381次组卷 | 3卷引用:【衡水金卷新高考广东压轴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