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末年初行州郡县三级制时,一州往往辖有十来个或七八个郡,每郡领十几个县不等。可是到了南北朝后期不少的州只辖一二个郡,一郡只辖二三个或一二个县。有的郡竟无县可领,有的仅存名目。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政府管理不力
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匡扶汉室,以“柔道”治天下,开创政治新局的帝王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
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
B.不注重保护环境
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
D.农业商品化加强
2017-12-08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北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中后期,宦官发动政变将外戚窦武、太尉陈蕃及其支持者诛杀、禁锢、罢官,事后汉灵帝还重责替受牵连者求情之人,史称“党锢之祸”。这一事件的发生反映了
A.专制皇权膨胀扩张
B.母系宗族观念势微
C.宦官掌握真正权力
D.官僚集团争夺权势
5 .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
A.209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书·翟方进传》载:“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方进不知所出。上曰‘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将何以辅朕道群下?而欲久蒙显尊之位,岂不难哉。’方进即日自杀。”材料表明
A.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B.丞相位高权重,但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
C.以才能的大小作为丞相任职的标准
D.废除了丞相,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时期,有些地方很多农民主动离开或抛弃自己的土地,加入豪强地主的庄园进行大规模的工商业生产。东汉豪强地主封建庄园的出现和发展
A.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破产
B.形成的经济形态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中央集权
C.使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完全失控
D.是庄园先进生产方式对广大农民吸引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
B.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2015·上海·高考真题
9 .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
C.汉武帝时代的盛况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这说明当时(  )
A.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B.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
C.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D.自然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