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时期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又称“引经断狱”。由此可见
A.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B.西汉时期的司法程序已经相当完善
C.《春秋》是司法审判唯一依据D.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司法审判领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以下关于《钱氏家训》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②体现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③注重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
④蕴含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初刘邦以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将其改封为楚王,又封儿子刘肥为齐王;还规定只要老百姓能说齐地方语言的,都属于齐国。当时人称楚人“沐猴而冠”,称齐人为“齐虏”。这些现象促使
A.齐地方文化传播
B.“独尊儒术”实行
C.城市经济繁荣发展
D.地方与中央矛盾缓
4 . 以下被称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抟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的时期是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登基为帝,不久因种种劣迹、不学无术被废黜,后被封为海昏侯。近年,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像。依据材料,可以得出
A.郡国并行制已废除
B.《汉书》的记载不足为据
C.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D.《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这样评价儒家:“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以下能反映这一观点的主张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武帝推行的文教政策主要有:设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士;办太学,一律由五经博士教授太学生员经学为太学的教学内容;树立重师法和家法太学的教学风气,士子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任官。这些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A.完全改变了血缘政治的陈规B.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
C.极大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D.促进了儒学在各郡县的勃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载,清朝一位大臣给雍正上表:“君恩虽厚,臣虽死不能报万一。”但雍正看了后大怒:“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此事反映了
A.雍正借助纲常伦理制约臣民
B.清朝君臣关系日趋紧张
C.此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D.雍正不愿大臣记其恩惠
2018-02-19更新 | 9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
A.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
B.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
C.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
D.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律·名例》规定:“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这一规定表明
A.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B.经济发展促进了道德提升
C.儒法结合成为统治思想D.司法灵活且凸显儒家伦理
2018-02-13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