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王朝在部分地区恢复封建形态,分封诸侯王国。汉景帝以后,王国的地位等同于郡。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数量与秦代相比大幅增加。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一百零三,共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还算适宜。但是对中央政府而言,要直接管理百来个郡,这个范围却是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四部,作为监察区。首都周围诸郡由司隶校尉部统辖,其他郡国则分属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按六条规定检察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刺史的品秩只有六百石,而郡太守的品秩却是二千石,“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制度行之颇为有效,郡太守大都能克尽厥职,奉公守法,汉宣帝因此甚至发出“与吾共此(指天下)者,非良二千石乎”的感叹。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

材料二   东汉初年,郡县设置并无变化,但两汉之际的战乱造成人口锐减,为紧缩行政开支,减少赋役负担,刘秀裁并四百多个县,并裁去郡都尉,将其职权合并于太守,使太守权力明显扩大。同时,刺史的权力也呈扩大趋势。西汉刺史作为皇帝耳目权势很大,此后其实权又不断扩大。东汉中后期因战事渐多,刺史常率兵出征,并利用兵权勾结地方豪强。

——摘编自赵炎才《中国传统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以来地方行政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因素。
2022-12-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战国时期,秦国开凿水渠浇灌庄稼,关中水网密布,巴蜀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小麦种植面积大为增加。秦汉时,不仅中原地区基本实现“铁器化”,四周边远地区也先后实现此进程,铁器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日渐显现。汉朝廷比较重视牛耕的推广,对所徙民、屯田民或“假与犁、牛”,一些地方官吏,如龚遂、王景、任延等人,也比较注重牛耕的推广。汉代,水利事业较为发达;汉武帝时,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如漕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等。《史记·河渠书》有载:“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赵过在推广牛耕的同时,亦据“古法”推广代田,“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的农业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取得农业成就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笞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二   下表内容为中国古代史上几个时期的政治状况

时期政治状况
秦末秦始皇大兴土木,漠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相互争斗;正直的士大夫抵制外戚宦官专权,出现“党锢之祸”:张角等发动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西晋后期晋惠帝缺乏理政能力,八位宗室藩王卷入宫廷政变,导致“八王之乱”;天灾频发,流民和内迁诸民族的起义此起彼伏。
唐末五代十国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藩镇割据,政局不稳,内乱频作:农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北方民族南下,政权更迭频繁;昏庸、残暴之主比比皆是。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写出该时期,并简要说明造成其政局动荡的原因。
4 . 【东汉与西欧庄园】

材料一   与田庄盛行相伴随的,是大量流民的出现。换言之,大土地所有者发展的基础是无数自耕农的失业,这当然不是一夕之间的事,东汉初年,光武帝提倡节俭宽厚,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使王莽篡汉以来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农业、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商人势力崛起,他们“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为社会稳定计,汉政府一度对商业活动采取敌视和钳制的态度,加之士农工商的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不少商人财运亨通后却没有将更多资金流入市场扩大再生产,而是兼并土地、求田问舍,因为这能够帮他们提升阶级——“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甚至有不少商人“其为编户齐民,同列而以财力相君”,凭借着自己的经济优势走向了统治阶级。

材料二   西欧庄园的形成,其主要动因不是土地买卖和兼并,相反,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古罗马开门揖盗,出现三世纪危机,民族大迁徙,蛮族入侵。入侵后的日耳曼蛮族论功行赏,剥夺了大部分罗马贵族的土地并进行重新分配,大肆分封。在这种分封之后,土地的流动总体来说就很缓慢了,西欧各国都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实行了分权的贵族政体,此为封君封臣制。也就是说,各地方领主(一个与地主相对,但同时兼有政治权利和经济优势的身份)在他的庄园/封地内是有实权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汉田庄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田庄相比,西欧封建庄园有什么不同。
2022-08-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度田《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因检核垦田数而产生了中央政府和河南、南阳地方豪强地主集团的矛盾。汉光武帝刘秀因为“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称为“度田”。但是,“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刘秀得知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营私舞弊的官员进行严厉的惩处,“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大司徒欧阳歙也因此死于狱中。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能够压服地方豪强,许多“郡国大姓”竟与“群盗”一起发动叛乱。刘秀对于豪强地主集团与中央政府的对抗,采取了姑息的态度,在镇压地方豪强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集团做出了让步。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东汉初年“度田”的背景和过程。
(2)通过“度田”事件,谈谈你对豪强地主与东汉政权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的《太平广记》和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从小说的角度对东汉历史变迁进行了记载和叙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引用时需要加以辨析。

材料一   玄德请(张世平、苏双)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①棉布五十匹相送;又财金银五百两,镇铁一千斤,以资器用。……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翼,官拜骑都尉,②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摘编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材料二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他明五经,兼通星气,见汉祚将衰,天下乱起,乃叹曰:“值此衰乱,官高者危,财多者死。当世荣华,不足贪也。”乃学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精思于天柱山中,得石室中(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不可胜记。③魏曹公(曹操)闻而召之,闭一石室中,使人中视,断谷期年,及出之,颜色如故。

——摘编自《太平广记

材料三   刘琦告玄德日:“父亲气疾作,不能行动,特请叔父待客,抚劝各处守收之官。”玄德日:

“吾本不敢当此:既有兄命,不敢不从。”次日,人报④九郡四十二州官员,俱已到齐。

——摘编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材料中划线部分有两处不符合东汉史实,请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1-10-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金太阳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汉末年政论家伸长统讲叙了东汉豪强势力的迅猛发展:

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而清絜之士,徒自苦于茨棘之间,无所益损于风俗也。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宾客待见而不敢去,车骑交错而不敢进。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此皆公侯之广乐,君长之厚实也。

——《后汉书·伸长统列传》


阅读这段材料,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
2021-10-08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0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末年,社会危机严重,天下大乱。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减轻赋税,精简机构,休养生息。同时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他多次下令释放和保护奴婢,打的旗号是贯彻儒家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公元26年,战乱纷扰,刘秀下诏:“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去。敢拘执,论如律。”公元30年十月,光武帝下诏令:“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公元31年春,又“诏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见(现)徒免为庶民。耐罪亡命,吏以文除之”。除了把正在关押的犯人放出外,还把逃跑的一般犯人的罪除去。经过多次改革,东汉王朝的经济和生产力逐步恢复,社会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释放的非自由人的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汉前期光武帝人口制度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光武帝在建立政权、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积极推行军制改革。他强化中央军,精简和削弱地方军,以中央军驾驭地方军作为军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后汉书·百官志》:“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七年二月,罢护漕都尉;同年三月诏:“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是岁,省长水、射声二校尉。九年,又省关都尉。以后因形势需要在边郡和内地关中等地也设置了一些都尉,但如应劭《汉官仪》所言,“每有剧贼,郡临时置都尉,事讫罢之”。为了边防作战的需要,西汉有“令戍卒岁更”之制,光武亦予以废除。

——摘编自王晓易《光武帝怀柔四夷: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边防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武帝军事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汉光武帝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记载。

记载出处
“光武皇……改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伸长统传》
“(光武帝)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资治通鉴》
“(诏令)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令知忠臣、孝……之义”
《后汉书·光武帝纪》“退功臣而进文……止戈之武焉”
(1)根据材料,概括汉光武帝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光武帝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2021-04-1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