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建立后赵的羯族人石勒,文化程度较低,在军中专设“君子营”以处士大夫,即位后沿用九品中正制选宫,并明令不得侮辱“衣冠华族”。建立前秦的氏族人符坚在位时,恢复“魏晋士籍”,承认士族的免役特权。这些措施(     
A.加速了羯族氐族的封建化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
C.促进了北方正常秩序恢复D.有利于缓和与汉族间的矛盾
2 . 《北史·李谐传》记载梁武帝萧衍会见东魏使臣李谐等人后,对手下臣僚感叹道:“朕今日遇劲敌,卿辈常言北间都无人物,此等何处来?”对梁武帝感叹解读正确的是(     
A.萧梁政权面临东魏的军事威胁B.北人的才学已经能与南人抗衡
C.南方使臣入北后羡慕北方文化D.南北对峙的局面即将宣告结束
2024-04-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宋书》载:“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与此同时,南方同姓之间甚至出现了“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的现象。《日知录》也提到,东晋以后“北人重同姓,多通谱系,南人则有比邻而各自为族者”。南北方这一差异主要是基于(     
A.门阀制度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C.主流思想的异变D.民族关系的复杂程度
2024-04-08更新 | 47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等六校202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35次组卷 | 4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阶段调研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A.取代皇权政治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C.确保政权稳固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
2024-04-07更新 | 68次组卷 | 4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     

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B.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

7 . 东晋初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士族专权取代了皇权政治B.出现权力制衡机制
C.势力均衡有利于政权稳固D.士族专权威胁皇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 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 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 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3-24更新 | 62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嘉峪关魏晋墓群5、6号墓中有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壁画,如采桑、放鹰、狩猎、牵驼等;嘉峪关3号墓壁画中有许多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图;在酒泉丁家闸5号墓(东晋时期墓葬)中发现的燕居行乐图中出现了属于龟兹乐器的腰鼓,西沟墓7号墓中有羌女送行图。这体现了(       
A.繁盛的少数民族经济
B.民族交融的高度发展
C.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D.丝绸之路沟通海内外
2024-03-24更新 | 202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江苏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10 .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政权南迁,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其后,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较大的南迁,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如图所示“衣冠南渡”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B.民族交融加强C.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D.社会动荡不安
2024-03-2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