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1 . 阎步克在《波峰与波谷》中指出:交替的“胡化”与“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意在说明魏晋以来( )
A.民族融合促进官僚政治的成熟B.民族融合加速门阀政治的衰落
C.民族融合奠定隋唐统一的基础D.北魏孝文帝改革重振中华帝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魏道武帝立拓跋嗣为太子,赐其母刘贵人死,“立子杀母”的做法被奉为立国传承制度,“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汝当续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这一制度的确立(     
A.延续了游牧民族的部落传统B.使儒家伦理道德被颠覆
C.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D.意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3 . 葛洪在记录东吴时期江东世族经济时说:“势利倾於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金玉满堂,伎妾溢房。商船千艘,腐谷万庾。……梁肉余於犬马,积珍陷於帑藏。”这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严重威胁B.南方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模式逐渐走向破产D.门阀士族等级观念的强化
2023-05-08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魏太祖时期,群臣认为本朝乃黄帝之后,应为土德,“于是始从土德,数用五,服尚黄”;北朝后期的《魏书》也强调鲜卑“拓跋氏”的氏族名称来源与黄帝存在紧密关联。北朝时期推崇黄帝的意图在于(     
A.彰显黄老之学以兴文教B.践行友好交流的民族政策
C.借助民族认同稳定政权D.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
5 . 下图所示为北魏“六镇”分布图,“六镇”自西向东依次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分布在阴山以北的北魏长城沿线。由此可知,北魏“六镇”的主要功能是(     
A.军事防御B.经济贸易C.文化交流D.政治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融合
B.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认可,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北方游牧民族转向衣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进程加快
2023-04-19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北京大学闫步克教授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据此说明孝文帝改革(     
A.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B.推动了北方政权的统一
C.导致了门阀政治的灭亡D.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初期,统治者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佛像造型比较粗犷,服饰贴体透肌,衣服短而窄,表情严峻。迁都至洛阳后,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龙门石窟,洞中的佛像,衣服垂于方座前,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温和并作微笑状。这表明当时(     
A.出现儒佛合流的趋向B.北魏政权完成封建化
C.北朝社会经济的繁荣D.民族交融的进程加快
2023-04-03更新 | 38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我国北方一直含有畜牧业的成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成分较前代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气候条件的变化B.自然地理的差异
C.民族交融的影响D.统治者政策推动
10 . 六朝时期,长江中游的民众改良了中原地区的“长辕犁”,制成新的“短辕框犁”,使之更适合在丘陵山地翻耕,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这说明当地的开发(     
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B.得益于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
C.取决于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023-03-18更新 | 252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