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西晋建立后不久便分封了27个同姓王,允许诸王自选国中长吏,增加封国户数,又使诸王都督各州军事。这一做法(       
A.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B.导致门阀政治初步形成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4-02-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中国通史大师课》某一章的目录名称。该章的标题是(       
第五节   “八王之乱”
第六节   “超级导演”王导
第七节   犹有诗酒雅集
第八节   “菩萨皇帝”萧衍
第九节   陈朝兴亡
第十节   五胡归华夏
A.盛放的时代:百家争鸣B.波澜壮阔的大汉
C.乱世与异象——魏晋南北朝D.不可忽视的五代十国
2024-02-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214年,曹操在《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中指出:“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并要求主管人事的部门“明思此义”,不要因品行上的缺点而摒弃“进取之士”。该诏令的实施(       

A.提高了寒门的政治地位B.冲破了士族政治特权
C.意图纠正科举制度弊端D.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秦汉时期的匈奴、西晋末期的“五胡”,凡是南下进入中原地区的,最后都在文献视野内基本消失。他们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军事征服B.政府改革C.民族交融D.自然灾害
2024-01-3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认为:北朝与南朝的对峙,不过是走向再统一的过渡阶段,短暂的分裂为新的统一提供了可能。这种统一、当然不可能由死气沉沉、萎靡不振的南朝来实现,而必然是由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北朝来实现。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A.北方地缘优势突出B.民族交融激发创新潜力
C.南方汉族全面堕落D.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2024-01-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据《晋书·刘元海载记》记载,刘渊的祖先冒顿单于迎娶了汉朝公主,并与汉高祖刘邦约为兄弟,故其子孙改姓刘氏。匈奴人刘渊自称汉家外甥,建立的政权名为“汉”。该现象说明(     
A.门第观念影响广泛B.正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D.民族交融交流趋势出现
2024-01-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民族交融

材料: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始终是双向进行的。这种双向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对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被汉族文明吸引后,便会加速其由质而文的历程;而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有利于汉民族摆脱上层社会纤弱庸俗的颓废风气,转而呼唤粗犷和刚健的气质,开始了由文返质的变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正是在这种似相反实相成的变化过程中,逐渐缩小了彼此之间的差别,加速了各民族的文明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张采民《民族融合与隋唐之际诗风的嬗变》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024-01-2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与该印文相关的主题是(       
A.中外交流B.经济发展C.民族融合D.文化繁荣
2024-01-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
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
2024-01-24更新 | 121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亮这段话所处的时空维度是(       
A.东汉/洛阳B.东汉/隆中
C.三国/荆州D.三国/益州
2024-01-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