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1 道试题
1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后来,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制约B.唐宋君主权力呈现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的变动具有随意性D.相权增强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设立三司使一职,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宋朝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     
A.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B.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分化事权皇权得到强化D.导致冗官冗费现象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朝形成了以皇帝和高级文官为核心的最高决策集团,这个集团从原则上排斥太后、宦官、外戚武将等群体,同时还按照一套严密的程序来制定和执行决策。这一设计旨在(     
A.建立平等的决策机制B.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
C.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
4 .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设转运司B.派文官任知州C.强化“四监司”D.设置枢密使
5 . 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A.崇文抑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了严重削弱
C.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D.谏官与宰相形成争权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     
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
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D.内部动乱得到遏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开宝六年(973年),开始命参知政事与宰相(同平章事)于都堂(政事堂)同议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命参知政事与宰相轮班知印。由此可知,宋朝增设参知政事(     
A.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特点
C.目的是完善集体宰相制度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8 . 《端明集》载:“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食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这说明宋代(     
A.中枢机构互不统属B.冗官冗费日益严重
C.中央集权空前加强D.重文抑武十分明显
9 .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A.推行三公九卿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实行二府三司制D.设立内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