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下表是北宋初期朝廷的相关规定,说明的是
1开宝六年(973年)命“诸州流民复业者蠲今年蚕盐钱……免三年役
2乾德四年(966年)规定:“自今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田,并令只纳旧租,永不通检。”

A.轻徭薄赋,推动农业发展B.安抚流民,减轻农民负担
C.革除弊政,充实国家财政D.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
2021-09-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2 . 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时期与时代对应错误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 . 北宋真宗时期,福建引进占城稻。占城稻因耐旱、高产、早熟的特性,被迅速推广到整个长江流域。占城稻的引进
A.彰显福建农业技术高超B.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C.刺激江南人口迅速增加D.阻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镇州、赵州等地“客户多逃移,富者独不敢安处田里”。苏轼也曾说:“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熹又言:“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这反映宋代
A.地主对佃农依赖明显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不抑兼并的现象突出D.农民已经获得人身自由
5 . 北宋初年,占城稻传入中国福建地区,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并命张贴榜文“……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北宋对外贸易以农业为主B.张贴榜文的可能是地方通判
C.经济重心南移到福建一带D.北宋政府对南方农业的重视
6 . 如图为《宋人画册》中的扇面画《耕获图》。该图反映了

①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②南方地区的生产特点
③榷场贸易的繁荣景象   ④一年多熟的耕作模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宋代立法规定,百姓砍伐桑树、剥桑条皮当柴烧的必须治罪;剥桑条皮三工(计量单位)以上为首者死,从者流放三千里。该法
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严苛的连坐思想
C.突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D.摒弃了儒家的民本理念
8 . 宋代文人陆九渊分析了金溪农民农闲时从事制陶业这一现象,提出“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据此可知,他认为当时农民从事制陶业
A.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导致了人民物质生活拮据
C.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繁荣D.源自于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9 . 宋代瓷器较前代更加丰富,有碗、盘、碟、洗、盏、托、瓶、壶、罐、钵、尊、盆、渣斗、炉、枕等。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它们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这反映出宋代瓷器
A.生产工序较复杂B.主要服务于下层民众
C.商品化程度较高D.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
2021-07-20更新 | 467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棉纺织技术改进B.政府的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的发展D.雇佣关系的出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