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 上。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③“尊孔”有利于清朝统治                         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康熙帝曾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他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A.只有修筑长城,才能天下太平B.边境稳定了,统治才能巩固
C.得民心者得天下D.皇帝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
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2015·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A.抗击沙俄入侵B.设置伊犁将军C.平定准噶尔叛乱D.收复台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填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世班禅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也得到确立。雍正六年(1782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统率驻藏官兵,督导地方行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攻灭大小和卓木,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康熙二十八年(1698年),清朝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河西至沙必乃达巴汉(原苏联西萨彦岭西北)的边界走向。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途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统一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正确的是(     
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B.唐太宗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
C.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
D.三人都是封建帝王,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了重大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