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明万历十五年十月,明朝颁布法律规定:“无论官民之家,有立券用值、工作有年限者,皆以雇工人论;有受值微少、工作止计月日者,仍以凡人论。”可见在现实生活中
A.雇主与短期雇工间实现自由雇佣B.明朝依然固守着重农抑商的政策
C.地主与佃户间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国家法律偏重于保护自耕农利益
2 .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A.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2018-05-18更新 | 1494次组卷 | 23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
5 .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6 .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7 .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业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8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9 .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2018-03-06更新 | 1023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