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有关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经济)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引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引自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三: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清代外交史料》

明武宗下令禁商贩,不许服用貂裘……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苏州经济的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2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3 .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2018-03-06更新 | 1023次组卷 | 21卷引用:岳麓版高一历史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

(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0-03-07更新 | 640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5月质检历史试卷
6 .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明中后期在江南私营手工业中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D.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2020-01-09更新 | 703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0年江苏南京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出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2018-02-14更新 | 18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模块考历史卷
9 .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B.封建制度的落后
C.机户们不守信用D.地方官府的勒索

10 . 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目的。

(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