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结论的是
A.苏州丝织业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租佃经营方式的推广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白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3 .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014-07-14更新 | 12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
③明清曾经长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④西方资本主义大规模入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