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列下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成本
缺少铁矿砂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60两白银(每吨)
缺少焦煤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16两白银(每吨)
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填土、垫高地基建厂30万两白银

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2 . 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 退股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 经费无着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 亏损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1873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18821886 亏损胡思燮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自然经济的抵抗
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走上国富民强道路
B.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
C.培养了大批新式科技人才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 . 下面是清政府经营的部分近代企业简表,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局/厂地点时间创办人简要情况
安庆内军械所安庆1861曾国藩造子弹、火药等,试造小火轮一艘,延请徐寿、华蘅芳等人任工程师
上海洋炮局上海1862李鸿章英国人马格里主持,造子弹、火药。次年迁至苏州
苏州洋炮局苏州1863李鸿章除原从上海迁来的设备外,新购“阿斯本舰队”上为海军制造军火的机器设备,造子弹、火药。后迁南京
A.厂址在通商口岸B.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C.都由汉族官僚兴办D.都引进了外来人才
6 .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A.太平天国运动B.1894年平壤战役
C.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
7 .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9 .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午战争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10 . 有一学者指出,“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中国政局这一系列巨变都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甲午中日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