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2年1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此后,在1872年至1895年这段时间内,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燃料原料、交通运输、电报通讯、机器纺织等近代民用企业。由此可知(     
A.洋务派力图实现国强民富B.向西方学习深化到了制度层面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D.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 .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23-11-15更新 | 902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洋务派兴办的福州船政局的组织结构图。这表明当时(     
A.官督商办优势明显B.近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C.新式学堂开始创建D.近代企业经营方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79年,广东端州人卫省轩创办巧明火柴厂,其雇佣的员工多是附近村民。为方便村民收种庄稼,企业规定夏秋时节可以放假,也可以外发火柴盒在家加工;又为女工方便照顾孩子,规定允许工人携带年幼的孩子一起上工。这些规定(     
A.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体现了传统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融合
C.反映了技术创新推动阶级关系变动D.保证了近代妇女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2023-11-11更新 | 71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2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75年,近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未遑而姑务其末者”。该思想(     
A.基于对甲午战败的反思B.突破了“中体西用”的羁绊
C.开启了维新变法的序幕D.旨在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洋务运动早期军用制造业“所需钢、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洋务派认为“且恐不可常恃”“与其购自外洋,不若采自中土”“1874年(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光绪元年)上谕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开采煤铁以济军需”。到了洋务运动中期,大多数民用企业实行独立核算,“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洋务民用企业的这一变化(     
A.使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B.源于中国海防危机加剧
C.加速传统经济的解体进程D.得益于政府的政策调整
2023-10-27更新 | 501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8月1日,光绪帝发布诏书对日宣战。同日,明治帝亦下诏书对清朝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光绪帝宣战谕诏为:“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倭人渝盟寻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明治帝宣战诏书为:“……朕兹对清国宣战……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

——宗泽亚《清日战争》

材料二 关于甲午战争,日本学者们一致认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间之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而中国学者认为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讨清国方略》,目标是“攻占北京,擒获清帝”。1894年7月25日,日军海军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从而发动了侵朝、侵华的战争。因此,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动的,绝不是有的日本学者说的偶然冲动。

——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

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史》认为:“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这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

——孙科志《韩国人怎么看甲午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中日两国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分别概括两国宣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韩三国史学界对于甲午战争的性质各有哪些看法?为什么有很大的不同?
2023-10-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宁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葆桢(1820年—1879年),福建侯官人,父亲沈廷枫,道光举人;母亲林氏,为林则徐之妹;妻子林普晴,为林则徐次女。

1861年任江西巡抚,1864年捕杀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仁玕等。

1866年首任总理船政(钦差)大臣,总理船政八年间,在“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思想指导下,造出了15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各式兵轮、商船。他提出“船厂根本在于学堂”,创办船政学堂,培养自己的海军军官。沈葆桢还推动了中国第一波出国学习海军的浪潮,18773月,清政府根据他的奏请,将35名船政学堂优秀毕业生送往英法留学。

1874年,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身份,渡海抚台,控败外敌占领台湾的阴谋。守住台湾后,沈葆桢立即着手进一步的开发,实施奖励移民、开山抚番、修建道路等措施。他还以一位政治家的远见,改革台湾的行政体制,在台北地区设立“一府三县”,并奏请将福建的巡抚(省政府)移驻台湾。

1875年,沈葆桢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并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18791218日逝于江西,追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摘编自《新浪福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葆桢取得历史功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沈葆桢的主要活动。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姜绍祖(1876-1895), 台湾新竹人,祖籍广东,著名抗日英雄。1895年春,姜绍祖因痛恨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不愿当亡国奴,于是自散家财,在北埔一带募集乡勇500余人,抵抗由基隆、台北南进的日本侵略军,并联络徐骧、吴汤兴等各路抵抗军,全力配合,协同作战。他曾在新竹大湖口地区打击进犯的日军近卫师团。不久,日军重兵压境,姜绍祖力战不屈被俘。侥幸脱身后,姜绍祖到北埔,再募乡勇壮丁,与日军奋勇作战。同年6月18日,姜绍祖再率义军向新竹城东门发动进攻,在徐骧义军及广大群众的支援配合下,反攻取得重大胜利。同年7月月底,率军攻城时遭到日军拦击,姜绍祖率百余名战士退入竹林中继续战斗,因力竭不支,最后与七十多名战士一同被俘殉国,他牺牲时年仅19岁。他在狱中留下绝命诗一首以述壮烈成仁的慷慨:“边戍孤军自一枝,九回肠断事可知;男儿应为国家计,岂敢偷生降敌夷。”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姜绍祖抗日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姜绍祖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023-09-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洋务运动前期,清政府对于民用企业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官为控制”模式,而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则对一些民用企业实行了“招商承办”“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的新模式。此“新模式”(     
A.推动了股份制公司兴起B.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调整
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破产D.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