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不包括(     
A.倡导君主立宪B.创办近代工业C.筹办近代海军D.兴办新式学堂
2 .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三十多所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开设西文和西艺课程,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从事实际事务的人才。新式学堂的出现标志着(     
A.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出现B.封建的科举制度的废除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D.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3 . 下表是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借债情况表,该表反映(     
时间债主借款额年息折扣年限共计偿还本息
1895年俄、法银行团4亿法郎4厘9436
白银
3亿两

白银
7亿两
1896年英、德银行团1600万英镑5厘9436
1898年英、德银行团1600万英镑4.5厘8345

A.列强借款给清政府具有很强的政治奴役性
B.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
C.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
D.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
2022-03-1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2022届高考热身模拟历史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督抚比例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总督满汉比例巡抚满汉比例
18515:91:21
18525:142:28
185310:104:19
18566:96:12
18642:100:17
18652;120:22
A.民族企业得到汉族官僚支持B.汉人官僚严重动摇满清统治
C.边疆危机促成地方行政改革D.国内政局影响政治权力结构
5 . 下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图中人物所说的这些“洋玩意”的含义是
A.西方思想文化B.外商企业
C.西方近代科技D.西方政治制度
6 . 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推动清末新政以维护统治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大力倡导思想文化革新
7 . 张鸣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这个运动,有三套逻辑。第一套逻辑,就是地方势力崛起的逻辑,由地方倒逼中央。第二套逻辑,就是汉人崛起的逻辑……第三套逻辑,就是学习西方的逻辑。”该运动是(  )
A.东南互保运动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戊戌维新运动
8 . 1895年(光绪21年)英商怡和纱厂成立,1896年(光绪22年)英商老公茂纱厂、英商增裕面粉公司、美商鸿源纱厂、德商瑞记纱厂、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第一厂、日商三井制面工厂等成立……这一时期,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背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洋务运动的开展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9 . 1896年10月,上海某英文报纸在李鸿章访问欧洲期间,突然披露了一条重要的消息:李鸿章同俄国人签订了一个秘密条约(史称《中俄密约》,其中规定:“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如有所需,地方官应尽力帮助。”外国媒体对这一条约的披露
A.阻碍了“三国干涉还辽”进程B.反映出部分外国人同情维新派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加深了慈禧对洋务派的疑惧感
10 .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员张之洞、王先谦等人劝谕民间开矿并使用机器,丁日昌等人鼓励民间兴办新式轮船,李鸿章率先授予华商火柴专利,等等。这些举措
A.有助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消除了近代官商之间的经济矛盾
C.促进了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建立
D.加快了我国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