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太平天国运动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C.实施了《资政新篇》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022-01-17更新 | 28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近代开展的某一运动,企图在适合和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来实现发展近代生产方式的历史任务。该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几年的时间里,列强先后获得了在十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一1898 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 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甲午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在当时民族工业的各个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缫丝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此外,诸如面粉、酿酒、造纸、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织麻采矿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9世纪中期相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成因。
7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
C.通过国家力量将外商排挤出了中国市场
D.抢占了国内市场,使中国由此走上“自强”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翻读她的近代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下列最能体现“求索与抗争”主题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抗日斗争D.义和团运动
9 . 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10 .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下列关于洋务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人物有奕、李鸿章、左宗棠等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兴办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